从论战看20世纪上半叶唯物史观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影响.docxVIP

从论战看20世纪上半叶唯物史观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论战看20世纪上半叶唯物史观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影响 摘要: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和转型的时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潮激荡之际,思想文化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足鼎立的格局。就影响而言,三者之中,马克思主义思潮可谓高歌猛进、一枝独秀、独领风骚。其中,唯物史观的影响又是最为显著的,唯物史观作为主要思潮,直接参与和影响了当时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六次大规模论战。论战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温和的学理上的论争,更有针锋相对的激烈的路线立场论战。论战的内容主要围绕唯物还是唯心、经济决定论还是多元论、阶级斗争、群众的历史作用与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展开。经过论战,唯物史观进一步彰显了其学理的科学性和实践的生命力,成为一股重要的理论思潮和行动指南,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学术和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现代转化。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学者身上,而且更体现在冯友兰、陶希圣这样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学者身上。可以说,在学理上唯物史观树立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 关键词:唯物史观;论战;20世纪上半叶;影响 中图分类号:K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8)06-0132-05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和转型的时期。这一时期学术的背景是内部的社会转型和外部的西学东渐,传统文化现代化和西方文化中国化交汇在一起。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潮激荡之际,思想文化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20世纪20年代前后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或者所谓科学派、玄学派、唯物史观派的争鸣论战)三足鼎立的格局。就影响而言,三者之中,马克思主义思潮可谓高歌猛进、一枝独秀、独领风骚。其中,唯物史观的影响又是最为显著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学术现代化的进程和方向。 唯物史观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传人而最先为中国学人所认同的理论和方法,并逐渐在政治、学术层面深入发展并确立起指导地位。在它的影响和指导下,现代哲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等完整的学科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了。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学术现代化的一个理论基础就是唯物史观。 但长期以来,由于唯物史观的政治色彩(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基础和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政治与学术的相对距离和错位(不赞成甚至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人却认同信奉唯物史观,并在学术实践中加以运用研究,如胡适、冯友兰、陶希圣等)、学人的质疑思维习惯等因素,使得人们对唯物史观的关注相对主要集中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它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和地位反而被冲淡,甚至对其学理的科学性表现出不应有的怀疑。如,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两难选择的结果,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带有偶然性;再如,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尤其是阶级斗争学说是“暴力革命”论,是以“暴力”为前提的政治学说;又如,有人认为,唯物史观是套用公式,是学术上的投机取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偏见的共同之处,就是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唯物史观学理上的合理性,并借此来“消解”唯物史观的价值。 产生这些偏见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以今律古、去背景似的“误读”诠释。因此,有必要重新置身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背景,倒放“电影”,理清源头、过程的真实,从学理层面、事实层面阐明唯物史观不仅具有变革现实社会的革命性,而且具有学理上的合理性、科学性,从而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遭遇到很多挑战。可以说,唯物史观是在与各种思潮的论战中以其科学性、适应性逐步确立起学理上的地位,并由此扩大影响并发展壮大。唯物史观作为主要的思潮直接参与了影响当时思想意识的六次大规模论战。在问题与主义论战中,唯物史观宣扬了革命思想,批判了改良渐进思想;在社会主义论战中,唯物史观宣扬了阶级斗争理论,批判了阶级调和论调;在与无政府主义论战中,唯物史观宣扬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批判了个人绝对自由的思想;在哲学论战中,唯物史观宣扬了经济决定论,批判了多元论;在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唯物史观论证了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史论战中,唯物史观宣扬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并论证了这种规律对中国社会的适应性。 (一)问题与主义之争:革命还是改良 1919年7月,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极力鼓吹实用主义哲学,否认真理的普遍性,散布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言论。用阶级调和论反对阶级斗争说,用庸俗进化论反对社会革命论,极力宣扬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主义主张。为了反击胡适的错误观点,同年8月,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指出,研究与解决问题离不开主义。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