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docxVIP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摘 要] 长期以来,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道路的探索被归纳入革命史或者党史的范畴。当革命史的传统范式之外出现了现代化范式,“近百年来为振兴中国而进行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运动,都可统称之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运动。”[1]本文拟运用现代化相关理论解读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发展出路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 早期共产党人;现代化道路;探索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摇1009-928X(2011)12-0020-03 鸦片战争冲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体制和经济形态,开启了中国早期被动现代化的历史。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受到冲击的中国统治阶级以及社会各界知识精英从“御夷图强”到“变法图强”,寻求强国固体之路,注定了这段时间对于现代化的任何尝试都是被动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带有防御性的。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政治发展彻底断裂,社会各种力量针对中国的前途各自展开了不同的探索历程,其中也包括新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 一、前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现代化道路探索的背景 (一)认清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党在刚成立的时候,认为中国社会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的。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也只是把工人阶级的斗争局限于“资本家阶级”,以为中国社会的最大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但是中国共产党很快在斗争中认清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指出当时中国的国情是资本主义虽然有发展,但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微乎其微,中国仍然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党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是中共六大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中国经济政治制度的确应当规定为半封建制度”,而且又是“帝国主义压迫半殖民地制度”。[2]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寻找现代化出路的前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两大障碍,把反帝反封建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创设新的国家政权进行了艰苦努力的探索。 (二)思想界的论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学者大体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外缘性现代化”,是在外部现代化的强行进入之后,其本身的文化所作出的反应,这文化当中包含社会各界的力量。中国近代志士仁人就挽救民族危亡学习外国是达成一致的,而就如何学习西方,如何处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之间的关系曾引起过一系列的论争,也就是历史上具有影响的“中西文化”之争。这些论争为中国共产党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空间,正如罗荣渠指出的“中西文化论战所引起的思想界的大变动,主要并不在于已经批倒了各种旧的礼教和旧道德,而在于破除对自由探索的各种桎梏,形成一个各种新思潮百家争鸣的局面。只有在这样的黄金时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3]早期共产党人正是在这样世道混乱然而思想活跃的历史时期展开对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三)早期共产党人的留学经历促进了现代化道路探索 大多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具有留学日本、英、法、俄国等一国或者多国的背景,这对于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使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李大钊、陈独秀曾在日本留学,瞿秋白在俄国留学和讲学,蔡和森到过法国勤工俭学,周恩来先后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国有留学经历。中国共产党人在留学期间对外部世界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学习,吸取国外先行现代化道路国家的先进经验,彻底打破了闭关锁国时代“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始与世界接轨,在意识到差距的情况下寻求缩短差距的道路。 二、目标: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描绘的科学社会主义蓝图,认为社会主义应建立在西欧发达的物质资料之上,在完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之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努力表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随着“十月革命”爆发,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由理想变成现实,早期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而不断深入,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 (一)选择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原因 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十月革命”的样板作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给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增添了信心。“要想救国,单靠游行请愿是没有用的;在反动统治下,‘实业救国’的道路也是一种行不通的幻想。只有由人民起来推翻反动政府,像俄国那样走革命的道路。而要走这条道路,就要加紧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俄国人的革命经验。”[4]第二个原因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世界革命总体趋势的科学判断。虽然“十月革命”后,刚刚接触社会主义新思潮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