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生物学史之三 : 古代生物学的发展
〔自隋至清代中叶以前( 6 世纪末~ 19 世纪中叶)〕
隋代 (581 ~618) 在北周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上, 开创了中国再统一的局面。 隋、唐 (618 ~907)
两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中外交通等方面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其繁荣程度远远超
过两汉。 宋代 (960 ~ 1279), 农业和手工业日益发展, 城市商业经济也空前繁荣。 明代中叶以
后,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
步;海外贸易和造船业的发展,
促进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
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
重大发明均出现在这一时期,天文、历法、地理、医药、农学,也有较大进展。生物学也由
于医药事业、种植业、园艺业、养殖业、酿造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扩大了视野,积累了更
为丰富的动植物知识,出现了大量的动植物专谱和著作。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
(1031) 、蔡襄的《荔枝谱》 (1059)
、韩彦直的《橘录》 ( 1178)、陈仁玉的《菌谱》
(1245) ,
以及专门研究鸟类的《禽经》(相传春秋时期师旷撰、晋张华注
, 实为唐宋时人所作)。清
代吴其
(1789 ~ 1847) 的《植物名实图考》
(1846) 是一部科学性较强的植物学专著,
记述
了大量的植物学知识。稍后,方旭的《虫荟》则是一部动物学专著。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和对
西南地区的开发 , 段公路的 《北户录》 (869)
、刘恂的《岭表录异》 ( 约 9 世纪末、 10
世纪初 )
记述了不少岭南地区的动植物。宋代范成大(
1126~ 1193)《桂海虞衡志》记述了广东、广
西、云南、贵州的一些动植物。宋初
(998 ~ 1061) 《益部方物略记》则是一部描述四川动植
物的专书。明、清时期 , 以朱木肃的《救荒本草》 (1406)
和屠本 的《闽中海错疏》 (1596)
为代表的地区性的动植物志相继出现,
前者记载了不少河南的植物,
后者则记述了福建沿海
的水产动物。在它们的影响下,先后出现鲍山《野菜博录》
(1622)
、王磐《野菜谱》、郝懿
行的《记海错》 ( 1807;记述山东的海洋动物)、郭柏苍《闽产录异》等。至于诠释《诗》、
《雅》中动植物名称的著作, 则有宋代陆佃的 《埤、雅》( 1078~ 1085)、罗原页
的
《尔雅翼》 (1176) 、郑樵 (1103 ~ 1162) 的《昆虫草木略》等。清代学者的诠释著作也不少。
他们一般都比较强调“身履目验”,
重视实物观察和实地考察,或则询之老农、牧夫,
或则
设置药园 ( 唐代 ) 、花圃 ( 宋代 ) ,依靠政府力量 , 组织各地学者广泛采集动、 植物标本 , 进行比较研究。因此,对于某些动植物形态(特别是植物的花叶)特征、地理分布,以及动物的生
活习性,行为动作 , 甚至某些人畜体内的寄生虫等等 , 都有较细致的记述。明清时期 , 人们还晓得以人痘免疫。凡此种种 , 都表明中国古代生物学知识的充实和发展。动植物形态图和人体形态解剖图的大量出现, 是这个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动植物形态图是同本草中的药图联
系在一起的,最早的药图出现在汉、晋( 3~ 4 世纪)时期,《隋书·经籍志》记,有《芝
草图》一卷(原平仲撰),《灵芝本草图》六卷,郭璞《尔雅图》 10 卷,但都已散失。现
在能见到的郭璞 《尔雅音图》 ,系元人影宋抄绘图, 辗转描摩, 复得清人摹绘木刻而传于世。
有后人之作掺杂其内。唐初,鉴于“简编残蠹”、“名实既爽”,且外来药物日增,因此 ,
在显庆二年 ( 657)朝廷组织苏敬等人编修本草, 在“删定本草之外, 复有图、经相辅而行”。
“本草”是文字部分, 重于叙述有关植 (动)物的名别 (正名和别名) 、产地、生境、形态、
习性、采集时间、 历史沿流等; “图”则令全国各地选送道地药材
(包括矿物、 植物和动物) ,
作为实物标本进行描绘 ; “经”是药图的说明文字。
显庆四年
(659) 完稿的《新修本草》(《唐
本草》),有本草 20 卷,目录一卷,现存残书
11 卷。另有药图
25 卷,图经 7 卷 , 已佚。这
是中国历史上由国家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中国生物学史上出现的第一部药用动植物图
谱。宋代,苏颂等撰的《本草图经》 (1061)20 卷,虽已失传,但其内容大都保存在唐慎微
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1108)中。此书有图有说 , 约有 400 余种植物,90 余种动物有附图 , 每种一图、 数图不等, 有的多至 10 图,均据实物描绘, 其精确程度 ,
有的可资鉴别科、属或种 , 其中亦有图说不合者。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动植物图谱。明
初,朱木肃
主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