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天演论》译介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docxVIP

严复《天演论》译介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严复《天演论》译介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 摘要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的本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这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此视角下对严复《天演论》译介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做出解读。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近代社会环境、思想环境和“学贯东西”的严复,得出严复译介的《天演论》是当时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选择的结果;然后从译者对译文文本、文体、翻译策略、译学理论和原著思想的选择与操纵,得出《天演论》是译者依据当时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做出选择和操纵的产物。 关键词:严复 适应与选择 翻译生态环境 译者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提出了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与选择学说,奠定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该学说以达尔文进化论的“自然选择”为理论支撑,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4:39),并将翻译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即“自然”选择译者和“自然”选择译文。“自然”指的是“翻译生态环境”,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胡庚申,2008:1)。根据“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在第一个“自然”选择译者的阶段里,重点是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的选择,也可以看作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即译者适应。在第二个“自然”选择译文的阶段里,重点是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是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选择,而选择的结果就产生了译文。(同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具有动态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与制约,另一方面又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与操纵(同上:2)。 严复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翻译家,其译著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尝试从不同的生态翻译学视角对严复译著《天演论》进行了探讨。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严复译介《天演论》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做出进一步解读。 二 严复翻译《天演论》是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的选择 1 《天演论》发表前的中国近代社会环境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率先用大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的开始。1858年《天津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更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 《天演论》发表前的近代中国思想环境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出现了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出现了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目的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用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但他们本人仍是传统的封建思想的信徒,决定了他们没有也根本不想去触动封建统治思想,因此他们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甲午战争惨败,使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也基本宣告失败。 3 严复翻译《天演论》是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的选择 1866年严复考入了马尾船政学堂,该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培养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力量。1877年严复作为首批海军留学生进入英国海军学院学习。此时的英国社会正是达尔文、赫胥黎和斯宾塞等人倡导的进化论盛行时期,严复很快就接受了这种先进的思想,并细心研读这些大师的著作。同时思考一个始终令他着迷的问题:西方富强的秘密是什么?(本杰明·史华兹,1996:26)正是这个问题,引导严复热切地考察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在到英国的法庭旁听后,他对时任驻英公使郭嵩焘感叹说:“英国与诸欧之所以富强,公理日伸,其端在此一事。”他开始意识到当时的中国急需的并不仅仅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对落后的社会制度进行变革。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导致北洋舰队的覆灭,这是严复最大的痛。痛定思痛,得寻找战败国衰的根源,要从思想上寻求出路(黄忠廉,2008)。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忘决论》等政论文,主张变法维新,抗击外来侵略,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天演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翻译的。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