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中央苏区的社会建设.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毛泽东与中央苏区的社会建设 [摘 要]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央苏区社会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主要措施有重构苏维埃区域的社会结构、引导广大群众建立各种新的组织、全面建设工农共享的社会事业和领导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造工程等。苏区社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中得到宝贵的启示。 毛泽东;中央苏区;社会建设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4-0015-04 1929年初至1934年10月近6年的时间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赣南、闽西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随着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毛泽东在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苏区建设的同时,领导广大军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造与社会重建工作,使苏区成为了一个自由的光明新天地[1]。毛泽东领导苏区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后来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中得到宝贵的启示。 一、主要内容 在中央苏区,随着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与军事“围剿”中如何建设一个工农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在这方面,毛泽东尽其所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深入广大农村进行调查,全面了解苏区社会情况后,果断实施了一系列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使苏区社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一,重构苏维埃区域的社会结构,推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建立。土地革命前的赣南和闽西,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和富农手中,人民群众受到地主阶级和反动军阀残酷剥削,生活尤其困苦。 毛泽东从残酷现实认识到帮助农民解决土地问题是革命的紧迫任务。在率领红军转战中,毛泽东即领导农民开展打土豪、烧田契、分浮财等斗争。1929年4月,他制定并颁布《兴国土地法》,提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作。1930年2月他主持制定并颁布《赣西南土地法》,提出土地斗争“一要分,二要快”。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以及对旧有土地关系认识的深化,毛泽东提出“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削弱富农,与消灭地主”的土地革命阶级路线。之后,他撰写《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和《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指导土地革命进行。毛泽东强调:“富农与地主有分别,富农自己劳动,地主自己不劳动,所以对地主取消灭的政策,对富农则取削弱的政策。”“联合中农,是土地革命中最中心的策略。”[2]伴随着土地革命的进行,农村社会结构深刻改变:地主作为一个阶级逐渐被消灭,富农减少或被削弱,雇农变少或不复存在,中农和贫农成为农村主要成分和力量。 毛泽东极为重视工农真正实现当家作主,构建了一整套保障人民权益的制度框架。一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毛泽东在《乡苏怎样工作》中具体阐述了乡苏政权人员构成、机构设置、组织原则、工作职责等,明确规定乡苏要承担反映并解决劳苦大众困难等职责。二是推行群众广泛参与的选举。1931年11月到1934年初,毛泽东领导中央苏区人民先后进行三次民主选举,动员规模空前,使人民充分享受到政治民主。三是鼓励工农积极参与政权管理。广大群众参与苏维埃政权管理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中央苏区民主制度的建立使苏区群众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享有民主权利,受到了苏区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第二,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引导建立各种新的社会组织。土地革命前的中央苏区,社会组织主要是由血缘和地缘结合而形成的家族制度。毛泽东即发现江西“社会组织是普遍地以一姓为单位的家族组织”[3],“无论哪一县,封建的家族组织十分普遍,多是一姓一个村子,或一姓几个村子”。[4]当地居民沿袭传统聚族而居,封建家族统治严密、势力强大。 土地革命开始后,中央苏区很快对族田、族产进行没收、分配。这就使家族组织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家族组织对民众的制约逐渐被削弱。为了更好地发动和组织群众,中国共产党倡议并指导群众建立起工会、贫农团、妇女代表会、共青团、互济会等革命团体。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起了重要作用。他多次强调要成立各种群众革命团体并大力扶持、帮助它们发展。毛泽东指出:“在红军占领的新区域,应立刻设法建立临时政权,分配土地,建立地方武装,成立各种群众革命组织。”[5]他强调:“工会是工人群众的共产主义学校,是使苏维埃与广大工人群众取得密切联系,并供给苏维埃以大批领导干部的组织……对于贫农团,苏维埃必须加以大力的帮助,健全其村乡组织,吸收广大贫农群众来扩大贫农团会员数量……苏维埃还必须与其他群众团体,如合作社,反帝拥苏同盟,革命互济会,女工农妇代表会,儿童团等等,发生密切的关系……苏维埃应该特别注意与合作社的关系,领导合作社的工作。”[6]伴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