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革命视域下的李大钊.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革命视域下的李大钊 [摘 要] 李大钊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期。这一时期,改良和革命的思想不断斗争,此消彼长,最终,革命思想占据主流。李大钊思想发展的历程深刻反映了这一状况。在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激烈斗争中,他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并引领了中国革命的潮流,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 李大钊;革命;思想;实践;引领 [中图分类号] K8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7)04-0065-06 [收稿日期] 2017-02-18 李大钊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期。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的压迫,他痛心疾首,英勇抗争。怀揣救国救民理想的李大钊,从思想上深挖中华民族落后的根源,产生了“民彝”“青春中华”等新思想;在行动上,主动投身资产阶级革命洪流,探索中华民族的出路,第一时间接受马克思主义,选定了社会主义道路,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不朽篇章。值此先烈就义90周年之际,回顾他的革命历程,不仅有利于充分展现烈士的伟大精神风貌,而且有助于从英烈文化中汲取为国为民、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等精神源泉,凝聚起共筑中国梦的强劲内驱力。 一、革命进程中的李大钊 近代以来,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西方列强不断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一批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实现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人民的民主与自由而奋斗不止,直至付出宝贵的生命。李大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一)强烈的民族危亡意识与历史责任感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于直隶(今河北)乐亭县城东大黑坨村。1892年,在祖父的初步教育下,开始学习识字和简单的阅读,后进入私塾读书。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考后,进入永平府中学堂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大钊开始感受到中国当时所处的严峻外部环境。在西方列强不断加紧侵略中国的同时,“蕞尔小邦”的日本,也开始觊觎仅有一海之隔的老大帝国。甲午一役,台湾沦丧,清政府赔偿日本2.8亿两白银(其中3000万两为赎辽费);日俄战争竟在中国领土进行,中国人民蒙受巨大灾难。这些都深深地刺激了李大钊年轻幼小的心灵。在永平府中学堂读书时,李大钊便产生了“救国救民的思想、立志走上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革命道路”[1](P85)。入永平府中學堂仅两年,又“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2](P713),“‘深研政理’是他走上为中国革命开辟历史新纪元之路的关键,也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根本特点”[3]。此时,李大钊尚处在革命思想产生的萌发期,更多的还是中国传统读书人隐隐的责任感。 基于这种责任感,为“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2](P713-714),李大钊选择报考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并被顺利录取。李大钊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期间,一方面认真学习“法政诸学”“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志趣亦日益腾高”[2](P714);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加入北洋政法学会,任编辑部部长,主持筹办并编辑《言治》杂志,并在上面发表了很多篇文章和诗歌,表达了“对国家人民前途的无限关切”[4](P62);他还基于义愤,主持编译《〈支那分割之命运〉驳议》一书,驳斥了日本人中岛端的侵略性言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加入了中国社会党1并担任中国社会党天津支部总务干事,希冀寻得一条光明的救国之路。由于当局规定“学生不准妄干国政”,推行限制学生研究西方“政理”、参加政治活动等措施,致使李大钊精神上极度苦恼2。 1913年6月,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李大钊“乃承友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2](P714)。李大钊的好友郁嶷在一封告别信中描述了李大钊赴日求学的动机:“君顾自视缺然,不足所储,更欲游学日本,专究社会经济学,研考民生凋敝之原,探所以抑强横扶羸弱者,归而造德蚩蚩”[5](P52)。 在西方列强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之时,中国当局却依然守旧落后,不思进取,并对民众参与政治进行严格限制。身世不幸3的李大钊深刻感受了社会的疾苦,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危亡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与西方新思想理念相融合,共同塑造着一个勇于担当救国救民责任的李大钊。 (二)投身资产阶级革命洪流 如果说,对中西“政理”的深入探究和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李大钊开启了救国之路。那么,投身资产阶级革命洪流的实践,则进一步促进了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形成。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响应。12月31日,北方共和会白毓昆(雅雨)等与驻扎在滦州的第二十镇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张之江等进行多次联络后,发动了滦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