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疗法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 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 运用不同手法在人
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 通过经络腧穴, 调整人体脏腑气血,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的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 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
盘 2 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
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
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 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
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
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 5cm 以内的短针。
若为 6.67~10cm 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
针体,露出针尖 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
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
向传导。此谓 “得气 ”,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 “直刺 ”,适用于肌肉丰厚、
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 45。角刺入,称 横刺 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
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
捻转幅度小, 速度慢, 或提插时, 重插慢提为补法; 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
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
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
①行针刺操作时 ,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②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 方可使用, 穴位皮肤应用 75%酒精充分消毒, 并坚持
作到一穴一针,避免感染。
③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 。在过度疲劳、饥饿进,避免立即行针,以
免晕针。
④为病人摆好适宜体位, 充分暴露进针部位, 但要注意保暖, 留针时可用支被架
盖毛毯或棉被,并嘱咐病人不要随意变动体位,以免弯针或折针。
⑤行针刺治疗时随时观察病人面色、 汗出情况,并询问病人感觉。 病人如诉头晕、
恶心,见面色苍白或头部汗出,即为 晕针 ,应立即取针,扶病人平卧,喝些热
开水,即可缓解。若症状较重,应报告医生处理。
⑥取针时, 应核对留针穴位及针数, 以免将针遗忘在病人身上。 面部等血管丰富
部位,取针后应用干棉球按压片刻,以免皮下血肿。
⑦用过的针具应立即浸泡于消毒液中, 半小时后可用纱布擦净, 并检查针体有无
锈蚀、折弯、针尖有无倒刺,不能使用者应挑出报废。将修好之针具整齐插入带
盖方盘内的棉垫上,送高压灭菌,方可继续使用。
(9)针刺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
①急救:休克、虚脱、高热惊厥时,可立即针刺人中、十宣、内关、合谷,以缓
解症状。
②退热:主穴:大椎、曲池。配穴:风池、太阳、合谷、少商、十宣(可用点刺
放血法)。一般可选 1~2 个穴。
③头痛:前额痛:印堂、太阳、合谷、列缺、头顶痛:百会、太冲、风池。偏头
痛:太阳、合谷、头维、风池、外关。
④牙痛:主穴:下关、颊车、合谷。配穴:太阳、内庭、外关。
⑤腹痛:主穴:上腹痛(胃脘痛) :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下腹痛:
天枢、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绕脐痛:天枢、关元、足三里。
⑥腰背痛:肾俞、委中。
⑦镇静安神: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⑧调理脾胃:足三里、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天枢、中脘。
⑨止呕:内关、中脘、胃俞、足三里。
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实施方案.docx
-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doc VIP
- 第三届“先行者”心理科普知识竞答练习测试题附答案.doc
- 英语高一英语阅读理解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docx VIP
- 第一次工地例会建设单位的发言稿.docx VIP
- TDT 1070.4-2022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第4部分:建材矿山.pdf VIP
- 《企业内部控制》教学课件最终版 7.筹资活动课件新 7.4第七章企业筹资活动控制方法及措施.ppt VIP
- 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大单元学历案 教学设计附双减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docx VIP
- 【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技术交底(全套).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