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科书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五夜望月.ppt

苏教版教科书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五夜望月.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五夜望月 课文导入 我们中国人大都有“月亮情结”,不管科学如何发达,也认定月亮上有美丽的嫦娥,有砍树不止的吴刚,有辛勤捣药的玉兔——有了这份想象,我们就可以举杯邀月,对酒当歌,寄托人生的理想、追求、忧思,甚至愁怨。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这三首吟月诗词来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各种内涵。 十五夜望月 王建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课文小结 3 学习目标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每首诗中诗人借月所寄托的情怀,并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3.养成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并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王建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整体感知 文题理解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时,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背景理解 本诗选取自《王司马集》,诗题一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这里是以官名称人。在唐代咏中秋的篇章中,本诗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疏通文意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光照射在庭院里,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萧森的树阴里,鸦鹊先后进入了梦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高悬,普天之下的人都望月怀人。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研读课文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说诗人真的不知谁在相思吗?《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刻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诚挚的。然而,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动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客”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首先突出中秋之夜夜深人静的热点,然后以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烘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怀念之情。 课文小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jqwb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