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治国与汉代法律.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经治国与汉代法律 2010 年 01 月 18 日 16:58 凤凰网历史综合【 】 【】 (四) “恶恶止其身”。又称“罪止其身”,是指在断狱时只对犯罪者惩罚,而不株连 无辜。原话出自《春秋公羊传》。《春秋》昭公二十年称 : “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公羊传》解释 : 畔也。畔则曷为不言其畔?为公子喜时后讳也。 《春秋》为贤者讳。何贤乎公子喜时?让国也。 君子之善善也长, 恶恶也短。 恶恶止其身, 善善及子孙。 贤者子孙, 故君子为之讳。 汉代经学家据此引申为“罪止其身”,从而成为汉代“引经决狱”的一条重要原则。例如,《后汉书·杨终传》 : 建初元年, 大旱谷贵, 终以为广陵、 楚、济南之狱, 徙者万数, 又远屯绝域, 吏民怨旷,乃上疏曰 : “臣闻‘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百王常典,不易之道也。 臣窃按《春 秋》水旱之变,皆应暴急,惠不下流。自永平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考,转相牵引,掠考 冤滥,家属徙边。 加以北征匈奴, 西开三十六国, 频年服役, 转输繁费。 又远屯伊吾、 楼兰、车师、戊己,民怀土思,怨结边域。 ” 故章帝“从之,听还徙者,悉罢边屯”。再如,《后汉书·刘恺传》 : 安帝初,清河相叔孙光坐臧抵罪, 遂增锢二世, 釁及其子。 是时居延都尉范邠复犯臧罪,诏下三公、廷尉议。司徒杨震、司空陈褒、廷尉张皓议依光比。恺独以为“《春秋》之义, ‘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尚书》曰 : ‘上刑挟轻,下刑挟重。’ 如今使臧吏禁锢子孙,以轻从重,惧及善人,非先王详刑之意也”。有诏 : “太尉议是。” 当然,如同“首匿”一样,“恶恶止其身”也不适用于“谋反”、“不道”等重罪。汉王朝明确规定 : “《律》,大逆无道,父母妻子同产皆弃市。”(《汉书·景帝纪》注引如淳曰)更重要的是,这种“恶恶止其身”也不可能被真正执行。因为它的提出同所谓“善善及子孙”直接相连,既然是要“善善及子孙”,那么作为其反面,由于利害相关,也就不可能是“恶恶止其身”了。别的不说,汉代族刑连坐法的盛行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正如盐铁会议上文学所言 : “今以子诛父,以弟诛兄,亲戚相坐,什伍相连,若引根本之及华叶,伤小指之累四体也。如此,则以有罪诛无罪,无罪者寡矣。”(《盐铁论·周秦》)所以,这就决定了它在多数情况下都不可能被真正执行。 (五)“《春秋》诛首恶”。此语也出自《春秋公羊传》。《春秋》僖公二年载 师、晋师灭夏阳。”《公羊传》解 :  : “虞 虞,微国也。曷为序于大国之上?使虞首恶也。曷为使虞首恶?虞受贿,假灭国者道,以取亡焉。 这种断狱原则主要是强调从重惩罚共同犯罪中的“首恶”。就其性质而言,它与“原心 定罪”中董仲舒所说的“首恶者罪特重”比较相近。但二者又有不同 : “原心定罪”强调的是如何定罪, “《春秋》诛首恶”则是如何量刑。所以,汉王朝也把后者作为一个重要的断 狱原则独立运用。 例如,《后汉书· 梁商传》 载,永和四年, 考中常侍张逵等人不轨, 其“辞 所连染及在位大臣,商惧多侵枉,乃上疏曰 : ‘《春秋》之义,功在元首,罪止首恶,故赏不僭溢,刑不淫滥,五帝、三王所以同致康乂也。窃闻考中常侍张逵等,辞语多所牵及。大 狱一起,无辜者众,死囚久系,纤微成大,非所以顺应和气,平政成化也。宜早讫竟,有止逮捕之烦。’(顺)帝乃纳之,罪止坐者”。“《春秋》诛首恶”的运用,反映了汉王朝为了巩固统治,既要对图谋不轨者施以重刑,杀一儆百;同时又希望不滥行淫威,少用刑罚。这正是汉王朝对于法律“宽猛并施”基本态度的一个具体例证。 (六)“以功覆过”。是指犯罪者若于国有功,断狱时可将功抵过,免受法律的追究。 这种断狱原则主要是针对官吏犯罪的。 它也是语出 《春秋公羊传》 。《春秋》 僖公十七年载 : “夏灭项。”《公羊传》解释说 : 孰灭之?齐灭之。曷为不言齐灭之?为桓公讳也。 《春秋》为贤者讳。 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例如, 《汉书·陈汤传》记载,元帝时,西域都护甘延寿、西域副校尉陈汤擅兴师,击 灭匈奴郅支单于。 石显、匡衡等认为, 他们的行为实属 “矫制” ,且陈汤有贪污罪, 当治罪。而刘向则提出 : “昔齐桓公前有尊周之功,后有灭项之罪,君子以功覆过而为之讳行事。” 甘、陈应“除过勿治,尊崇爵位,以劝有功”。元帝从之,诏“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因用兵失算,为梁松所陷害,在病死后,还被光武帝 追夺新息侯印绶。有朱勃亦上书申述说 : “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若援,所谓以死勤事者也。愿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厭海内之望。”这种所谓“以功覆过”,实际是汉代官吏在法律上的一种特权。它反映了在封建制度巩固后,地主阶级对其等级制的维护,只不过是采用经学渗入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96tcntzo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