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康复技术服务操作规范
(一)针刺类治疗
1.毫针疗法
1.1消毒
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1.2进针法
进针时,一般用双手配合。右手持针,靠拇、示、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临床常用以下几种进针方法:
(1)指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的指甲切按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示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1.3行针与得气
毫针刺入后,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之得气,并进行补泻。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
(1)提插法
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提插的操作方法。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
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示、中指夹持针柄,进行前后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1.4留针与出针
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证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出针时,用左手拇、示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针刺治疗:局部取穴(颈椎夹脊穴)为主,远部取穴(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为辅。
2.火针疗法
2.1常用器具
火针作为一种特殊针具,其制作的材料不同于一般毫针,根据临床需要分为粗、中粗、细3类。细火针为针体直径不超过0.5mm的火针,适用于面部、四肢等皮肉浅薄部位;中粗火针的直径0.8mm,适用范围较广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浅薄的部位外,其他部位包括四肢、躯干、所有压痛点和病灶周围均可应用。
2.2基本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包括消毒、烧针、进针、行针、留针、出针。
确定好穴位或针刺部位以后,以75%乙醇局部消毒,以点燃的酒精灯或止血钳夹持的95%乙醇棉球为火源,左手将火源移近针刺的穴位或部位,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伸入火焰的外层,根据针刺深度,确定针体烧红的长度。将针烧至通红时,迅速准确地将针刺入穴位,并迅速将针拔出,这一过程不超过一秒。一般情况下不留针,特殊情况需留针时,可以配合行针手法。出针后需要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火针的进针角度以直刺为多,对于疣、赘生物等可采用斜刺法。进针深度由针刺部位、疾病、体质等多因素决定。
3.腹针疗法
3.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3.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3.3腹针的针刺方法
(1)进针: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
(3)出针: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3.4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本病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闭阻,以颈项部疼痛及上肢麻木,头、颈、肩部活动受限,甚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
【操作步骤】
1.体位: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者头部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转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测量: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将中脘、关元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患侧浅刺、健侧中刺。
5.检查患侧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4.穴位注射疗法
4.1操作
一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落新妇散剂对大鼠膝OA模型中IL1及TNF含量的影响结题PPT.pptx
- 苗药红花龙胆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结题汇报.ppt
- 脑瘫诊疗临床路径(naotan).doc
- 脑性瘫痪临床路径(naotan).doc
-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技术研究及贵阳地区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调研结题报告.ppt
- 手外伤的康复诊疗技术规范.doc
- 疏肝健脾法对高催乳激素模型动物多 巴胺Ras-Raf-Mapk通路的干预研究.pptx
- 物理疗法的操作流程.doc
- 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路径.doc
- 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诊疗方案.doc
- 北京市朝阳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
- 2025届河北名校协作体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
-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适应性练习化学试卷(2).docx
- 福建省三明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docx
-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
-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
- 福建省永安市2024_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数学试题.docx
- 北京市大兴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英语试题.docx
- 北京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