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巴特勒的信教学设计.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给巴特勒的信教学设计   《给巴特勒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有特色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摘录重要语句,品味赞美圆明园的精妙语句及反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的品格,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对比、衬托、反语等多种表现手法的技巧。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反衬、反语手法的运用。 2、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 2、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860年10月18日,中华民族史册上遭遇灾难的一天,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家宫苑被英法帝国洗劫一空,熊熊烈火将它化为灰烬,面对照片中的残垣断壁,你心中涌起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惋惜、愤怒都不足以表达我们此刻的心情。法国作家雨果站在世界正义的立场,用辛辣的笔墨强烈控诉了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位作家的正直、勇敢和凛然大义。 3、(出示课件)简要介绍作者: 雨果(1802-1885)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文学生涯达半个世纪之久,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他的代表作品是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二、朗读,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1、听录音范读,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恍(huǎng)若 琉璃(li l) 珐琅(f lng) 朱鹭(l) 晨曦(xī) 瞥(piē)见 箱箧(qi) 三、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请从文中找一个词,概括雨果写这封信的目的。 2、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评价。 3、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 1、抗议。针对巴特勒来信中认为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的谬论,作者针锋相对地了自己的看法,即第7段中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2、强盗。如第5段中这就是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和第7段中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3、这封信表达了作者雨果对英法两个强盗对圆明园大规模劫掠行为的抗议之情。 四、合作交流 1、指导学生朗读第3段。 明确:第3段应该轻柔、舒缓,洋溢着赞美之情 2、学生分小组讨论。 (1)雨果是如何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的 (2)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语言上有何特色 讨论后学生回答: (1)学生可能列举: ①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②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 ③请您用大理石那就是这座名园。 (2)作者用浪漫主义笔调,丰富奇妙的想像、华丽优美的词语,以及排比、比喻、夸张、对比、引用、衬托等修辞手法盛赞人世间这座空前绝后、令人神往的艺术建筑。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圆明园是神奇壮丽的,它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然而,却在英法联军的暴行之下仅剩下残垣断壁。面对巴特勒表功式的来信,雨果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二、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朗读第5段。 明确:第5段应该语气稍重,语速稍快,读出愤怒谴责之情。 2、学生深入探究: (1)划出文中含有讽刺意味的语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这句话体现了雨果怎样的立场和态度 学生自主探究,深入讨论后回答: (1)学生可能会涉及到的语句: ①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中更彻底、更漂亮运用反语,旨在说明破坏得更残酷、更丑恶、更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之情。 ②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一句中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运用反语,讥讽英法两个强盗抢劫了大量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损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手挽手、笑嘻嘻则生动形象地挖苦英法两个强盗狼狈为奸,得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