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金馆传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历史的沉淀,是民间传统的精髓,也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证那段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将民族传统传递下来,将民族精神发扬下去。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丽水市如火如荼地开展,年月,丽水市各县(市、区)基本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已不陌生,我们也能随口说出几个常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青田鱼灯舞,庆元香菇传说,松阳高腔等。莲都区双黄乡的民间文学——却金馆传说,被列入丽水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括苍古道“孝子牌坊”的传说,被列入莲都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有效地保护、利用好传承下来的却金馆廉政文化、孝文化成为关注的热点。
一、却金馆的历史故事
却金馆,系丽水市莲都区双黄乡雨伞岗行政村一自然村,坐落在丽水城东北约公里的桃花岭上。金黄色的阳光撒落在村子的一幢幢泥墙瓦屋上,透出了古色古香的韵味。绿荫丛中,一条括苍古道穿村而过,一头连着历史,一头延伸向未来。因地处官道,早在宋朝,这里便设立了驿站,村子的名称叫刘山铺,所以这个驿站就叫刘山驿站。到了明朝,在这个驿站里发生了“却金”美事,村名也就顺理成章地改叫“却金馆”了,有一副对联说:“却金一馆何忠臣,泣墓三年陈孝子”,写的就是这里的故事。
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历史中,江西人是很会读书的,因此做官的人不少,广昌的何文渊便是其中之一。明朝宣德五年(公元年)何文渊出任温州知府,上任伊始,他就从调查民情入手,每月初一、十五定期召集父老乡亲开会,征求民众对官府的意见。他在任六年,勤政爱民,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深得温州百姓的爱戴和敬重。他是与况钟齐名的当朝四大知府之一。年初冬的某个日子,在任期满,何文渊要回京复命了。别人做官再不贪也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他一任温州知府下来,由于廉洁奉公,结果两袖清风,离任时居然连一顶轿子也雇不起。这一天,何文渊离别温州步行赴京,一路走来,来到了丽水的桃花岭。临近黄昏,何文渊在刘山驿站住了下来。用了晚餐,烫了脚,和旅人闲聊了一阵,考虑到明日还要赶路,何文渊准备上床就寝,但就是怎么也睡不着,他重新起床,看山村夜景,看到村外山野有灯火,感到很奇怪,就问其故。村民告诉他,那是村里一个叫陈登朝的男子在守墓。他父亲死了已经整整三年了,他就守了整整三年的墓,不论刮风下雨,一日不缺。何文渊听了后非常感动,居然有如此的孝子,就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约个把时辰后,只见刘山铺又喧闹了起来,原来又来了一拨旅人。何文渊不知,这拨旅人正是为他而来。这拨旅人的领队者,是当时的温州府治所在地永嘉县县丞于建的儿子。他是奉父之命,带领温州五县的民众代表,怀带礼金,抄深山密林小路,日夜兼程追赶何文渊而来,追到丽水的刘山驿站,终于追到了何公。领队者说,温州百姓闻知何公离任起程,见何公囊中羞涩,纷纷解囊筹金,特资盘缠。话毕,当众奉上了全部礼金。这是好大的一笔钱。按常规,一般人也就虚晃一枪,顺手收下了,但何文渊却坚决拒收。第二天一大早,何文渊弃礼金于驿站,没向任何人告别,悄无声息地走了。住驿站的旅人们非常惊讶:世上还真有两袖清风的官吏!其中有个士子感慨万端,兴致所至,当众提笔挥毫,在驿站的墙壁上写了“却金馆”三个大字,以志何公的人格,这就是刘山驿站的“却金”全过程。
金“却”在刘山驿站了,怎么处理?总不能再带回温州还给众赠金人吧,况且,父老乡亲的一番美意无法了断,这事怎么说也显得不完美。众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把金留在刘山驿站,盖几座公馆,彰显美德,纪念何公。于是不久后,刘山铺村就出现了四座公馆,供旅人落脚住宿。那时的公馆不像现在的宾馆,只要有钱,你住总统套房也没有人干涉你。刘山驿站的公馆共有四座,分为大公馆、二公馆、三公馆、四公馆,总名就叫却金馆。大公馆称官厅,专供来往官员住宿,挑夫、轿夫、生意人等就住二公馆三公馆四公馆,这有严格区别的,不能随随便便混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由此可见一斑。明代万历年间在处州(现在的丽水)做过知府的安徽宣城人许国忠就以却金馆为题材,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岧峣俞岭数登临,廉吏曾闻此却金。孤馆无尘遗素节,层台有客寄高吟。青山不改当年色,明月常悬去后心。我亦勉为清白吏,更从何处觅知音?”
何文渊进京后,想起夜宿刘山驿站时看到孝子陈登朝为父守墓三年的举动,觉得如此孝道之子,实难遇见,就将此事奏明了皇帝,皇帝也深受感动,当即下了“圣旨”,在刘山铺村头的大道上建立一座孝子牌坊。于是工匠村民就行动起来了,从缙云搬来上好的石头,轰轰烈烈地建起了“孝子坊”。此后,文武百官经过此处,都得下轿下马,以示对皇帝圣旨的敬畏。诗人袁枚经过此处时,写下《客怀》五首,其中一句是这样写的:“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