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教学学时:30学时
项目二:隧道掘进施工
重点:
1.隧道设计施工两大理论的内容;
2.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
3.炸药的特性及一些基本概念;
4.爆破器材及起爆方法;
5.炮孔布置的原则和方法及掏槽眼的类型;
6.装碴运输的机械;
7.支护的类型及模筑混凝土衬砌的施工;
8. 新奥法施工中监控量测及防排水施工的内容和方法.
难点:钻爆设计。
解决办法:通过隧道钻爆法施工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钻爆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 概 述
一、隧道设计施工的两大理论及其发展过程
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的核心问题是开挖和支护两个关键工序。即如何开挖,才能更有利于洞室的稳定和便于支护;若需支护时,又如何支护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洞室稳定和便于开挖。
在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中,围绕着以上核心问题的实践和研究,在不同的时期,人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
一种理论是“松弛荷载理论”:20年代提出的。
其核心内容是:稳定的岩体有自稳能力,不产生荷载;不稳定的岩体则可能产生坍塌,需要用支护结构予以支承。这样,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就是围岩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松弛并可能塌落的岩体重力。
这是一种传统的理论,其代表性的人物有泰沙基和普氏等人。它类似于地面工程考虑问题的思路,至今仍被广泛地应用着。
另一种理论是“岩承理论”:50年代提出的现代支护理论。
其核心内容是:围岩稳定显然是岩体自身有承载自稳能力;不稳定围岩丧失稳定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或限制,则围岩仍然能够进入稳定状态。
这种理论体系的代表性人物有腊布希维兹(K.V.Rabcewicz)、米勒一菲切尔(Miller-Fecher)、芬纳一塔罗勃(Fenner-Talobre)和卡斯特奈(H·Kastener)等人。这是一种比较现代的理论,它已经脱离了地面工程考虑问题的思路,而更接近于地下工程实际,近半个世纪以来已被广泛接受和推广应用,并且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上可以看出,前一种理论更注意结果和对结果的处理;而后一种理论则更注意过程和对过程的控制,即对围岩自承载能力的充分利用。由于有此区别,因而两种理论体系在原理和方法上各自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表3-1-1是对两大理论体系的比较说明。
表3-1-1 两大理论体系的比较说明
松 弛 荷 载 理 论
岩 承 理 论
认
识
围岩虽然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但极有可能因松弛的发展而致失稳,结果是对支护结构产生荷载作用,即视围岩为荷载的来源
围岩虽然可能产生松弛破坏而致失稳,但在松弛的过程中围岩仍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对其承载能力不仅要尽可能地利用,而且应当保护和增强,即视围岩为承载的主体,具有三位一体特性※
力
学
原
理
土力学,视围岩为散粒体,计算其对支撑结构产生的荷载大小和分布;
结构力学,视支撑和衬砌为承载结构,检算其内力并使之合理;
建立的是“荷载一结构”力学体系以最不利荷载组合作为结构设计荷载
岩体力学,视围岩为应力岩体,分析计算应力—应变状态及变化过程,并视支护为应力岩体的边界条件,起控制围岩的应力—应变作用,检验作用的效果并使之优化;
建立的是“围岩—支护”力学体系以实际的应力—应变状态作为支护的设计状态
工
程
措
施
支
护
考虑到隧道开挖后,围岩很可能松弛坍塌,故分部开挖后及时用刚度较大的构件进行临时支撑;
待隧道开挖成形后逐步将临时支撑撤换下来,而用整体式厚衬砌作为永久性支护
需要时,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等柔性构件组合起来进行初期支护,以控制围岩松弛变形的过程,维护和增强围岩的自承能力;
初期支护作为承载结构的一部分,与二次衬砌(也包括围岩)共同构成复合式承载结构体系
开挖
隧道开挖常采用分部开挖,以便于构件支撑的施作;钻爆法或中小型机械掘进
隧道开挖常采用大断面开挖,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钻爆法或大中型机械掘进
优缺点
构件临时支撑直观,容易理解,工艺较简单,易于操作;但施工作业空间小。
围岩松散破碎甚至有水时,需满铺背材,也能奏效;
拆除临时支撑既麻烦,更不安全,不能拆除时,既浪费,又使衬砌受力条件不好
锚喷初期支护按需设置,适应性强,工艺较复杂,能为施工提供较大的作业空间,对围岩的动态量测要求较高;
围岩松散破碎甚至有水时,需采用辅助工法(如注浆)来支持,才能继续施工;
初期支护无需拆除,施工较安全,支护结构受力状态较好
理
论
要
点
1.开挖隧道后,围岩产生松弛是必然的,但产生坍塌却是偶然的,故应准确判断各级围岩产生坍塌的可能性大小;
2.即使围岩不产生坍塌,但松弛同样向支护结构施加荷载,故应准确确定荷载的大小、分布;
3.为保证围岩稳定,应根据荷载的大小和分布,设计临时支撑和永久衬砌作为承载结构,并使结构受力合理;
4.尽管承载结构是按最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分子化学 聚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聚合物的分类及命名.doc
- 高分子化学 聚合物的降解 再生低密度聚乙烯(LDPE)工艺流程.doc
- 高分子化学 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 相对分子质量.doc
- 高分子化学 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 用端基分析法测定聚酯的分子量.doc
- 高分子化学 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 聚合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doc
- 高分子化学 聚合物物理状态及转变 常见塑料熔点.doc
- 高分子化学 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的反应特征.doc
- 高分子化学 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引发体系.doc
- 高分子化学 溶液聚合的反应机理、体系的组成和优缺点 溶液聚合.doc
- 高分子化学 乳液聚合的反应机理、体系的组成和优缺点 乳液聚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