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自然的语言
桐城市实验中学 方捍东
教学目标】
学一个方法:抓住关键句
品一段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写一个片段:运用方法说明
教学重点】
学一个阅读方法:抓关键句、关键词,引导学生筛选信息 教学难点】
写一个说明片段:具体说明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情景教学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了解说明对象
1.导入: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为什么“鸭先知”、“河豚欲上”,因为他们能够感受到春天温暖的气息,因 为他们听到了——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竺可桢写的科学小品文:大自然的语言。
2.字词积累
载 途 萌 发 簌 簌 连翘
孕育 次第开放 翩然归来 衰草连天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3.释题
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 老师通过语言来传授知识, 那么大自然用语言来传递什么 信息呢?
因为草木荣枯、 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紧密相关, 它会告诉劳动人民安排 农事。大自然是怎样说话了,课文有没有写?同学们一起读第二段:“杏花开 了……?”杏花在“传语”、桃花在“暗示”,布谷鸟在唱歌,这里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拟人,大自然有了人的情感和动作,告诉人们安排农业生产。
那么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呢?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物候或者物候学。
二、感知课文,学一个阅读方法
1.默读课文, 画出文中的关键句,并想一想那一句为什么很关键?
(抓关键句,是阅读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关键句一般是什么句子,往往出现在什么地方?
你认为在你画的句子中哪一句最关键,并说一说为什么是关键句?
2.缩微课文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
在这里。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 二个因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 有古今的差异。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2.总结:关键句一般是什么句子?(过渡句、中心句)
怎样有条理的说明?
(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用序数词)
三、品析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 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 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 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 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这一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结构,首句是中心句,然后举例具体说明)
2. 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在说明四个因素的时候,在结构上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总分结构,先写出该段中心句,然后主要通过举例具体说明。)
四、拓展,写一个片段
【材料 1 】玉门关的四周群山环绕,西部与帕米尔高原合抱,南部和青藏高 原相接,阻挡了来自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即夏季风,使夏季风 吹不到玉门关。所以王之涣在《凉州词》诗中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
【材料 2】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 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 有山有水, 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 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这是不是个理 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 特别可爱, 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 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 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 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 便不知不觉地想起: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 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 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 他们也并不着急, 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 干啥还希望 别的呢!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上材料,或者自己掌握的材料,写一个片段,运用总分 结构,先写一个中心句,再举一两个例子说明。
布置作业:课外查找资料,探究一下是否还有其他影响物候的决定因素,与 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阅读方法:抓关键词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
结构:中心句一具体说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