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概念ppt演示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温病的概念 ;主要内容;目的要求; 一.温病的概念 ;二. 温病的特点;(一)致病因素的特异性;(二)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1.传染性 感染温邪 ---- 传播他人 ---- 传染性 《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五疫:多种疫病的总称。古人借五行而分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 《温疫论》:“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 2.流行性 流行性 ----- 疾病发生后,温邪在人群中连续传播、广泛蔓延。 “天行” 、”时行” 宋·庞安时 《伤寒总病论》:“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 ; 流行性的前提是传染性。 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 易感人群 1)传染源: 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空气、水、土壤、食物、虫媒、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人的免疫状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4.地域性 不同地域的气候及自然环境不同,对温邪的形成和温病发生有不同影响。 不同地域的人,体质类型、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的差异,对温邪的感受性有相应的差异,从而影响温病的传播和流行。 ; (三)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具有规律性的变化。 前期以机体功能失常为主 后期可有明显的器质性损害,主要是阴液的耗损及重要器官的损害。 病情: 由轻加重 病机: 由实转虚; 病程有明显的阶段性: 温邪→卫分→气分→营分→血分 温邪→上焦→中焦→下焦 病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四)共有的临床表现; 伴有热盛的其他症状:口渴、心烦、溲短赤、舌红、脉数等。 3.易内陷生变,出现动血发斑,动风闭窍等危重证候。 4.病程中易耗伤阴液: 上焦 ---- 伤肺阴 中焦 ---- 伤胃阴 下焦 ---- 伤肝肾之阴; 三.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一条说:“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范围 扩大,病种增多。; 现??:一般把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外感热病都列入温病的范围。 本教材:风温、春温、暑温、暑湿、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暑燥疫、湿热疫等 温病命名的根据:季节、四时主气、病侯特点 季节:春温、秋燥、冬温; 四时主气 :风温、暑温、湿温、秋燥 发病特点:大头瘟、烂喉痧 流行特点 :伏暑、暑燥疫、湿热疫 ; 以西医分类: 绝大多数传染性、感染性疾病都属于温病的范围 1. 急性传染性疾病: ① 病毒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爱滋病等 ② 立克次体病: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 ③ 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 ④ 细菌性疾病 :白喉、伤寒、副伤寒、其他沙门氏菌属感染、霍乱、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⑤真菌性疾病:念珠菌病 ⑥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 ⑦原虫病:疟疾、阿米巴病 ; 2. 感染性疾病 ①病毒性:带状疱疹 ②立克次体:恙虫病 ③细菌性疾病 :如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化脓性扁桃腺炎、败血症等 ④真菌性疾病:隐球菌病 ⑤蠕虫病:血吸虫病 3.其他热性病:中暑、热射病、小儿夏季热、急性变态反应、功能性高热、急性白血病等。 ;乙 脑;伤寒;恙 虫 病; 麻 疹;(二)温病的分类; 2.以初起见证分类 (初起是否有里热见证 ) 1)新感温病 ---- 感邪即时而发,病发于表。 初起多见肺卫表证,然后由表入里,逐次深入,如风温、湿温、秋燥、冬温等,暑温也属于新感温病。 2)伏气温病 ---- 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 起病初期即以里热证为主,病邪或由里外达,或内陷深入,如春温、伏暑等。;四、温病与伤寒 ; 表1-1 伤寒与风温鉴别表;五、温病与温疫; 正确的观点: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可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大多来势迅猛,病情危重,危害较一般温病更甚 。 在概念上区别温疫与温病,意义在于引起对温疫防治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

文档评论(0)

日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