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启蒙教育之地方传统饮食研究.pdfVIP

农耕文化启蒙教育之地方传统饮食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耕文化启蒙教育之地方传统饮食研究 徐琳、杨春霞、朱芳红 一、特色饮食调查分析: 考古发现及现有文字记载,江南居民的生活很早就为世人留下“米食”的主 食印象。从远古“火耕水耨”的粗放型耕作到借助各种水田农具的技术性生产再 到现代化的精耕细作,水稻产品品种的多样性和品质的优异性更是远近闻名,薄 稻、三穗千、老来青、八五三、香粳糯、 金坛糯等都是本地区的名优品种,在 人们的传统饮食中,每天的早餐都从“泡饭’’、“粥开始,中午煮干饭吃,晚上 又常常吃稀饭。大多数莘塔人可以数月不吃面食,却不能一日不吃米食,民间亦 有这样的俗语叫做“面黄昏,粥半夜 南瓜当顿饿一夜。”即便是各种食品异常 丰富的今天 “米食”依然是人们主食的首选。千百年来,人们不仅秉承着大米 为主食的饮食文化结构,更是将生产大米的资源优势发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尤其在重要的年节里,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食品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祈福、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年初一早上要吃一碗灯圆,象征人们的 生活 “团团圆圆”、“年年高 (糕)”,初五 “神日”上要吃 “头糕”财神,元宵节 要吃“元宵”合家团圆、美满、和睦,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生日,人们在这天把旧 年未吃完的年糕用油煎了祭祀土地神,称作“腰糕”人食此糕便可身体强健,公 历四月五日清明节 “人无贫富,皆祭其先祖,俗呼过节,在举行 “家祭” “青 团子” 是莘塔人必备的一种祭品,另外端午节要吃粽子,腊八节要吃腊八粥…… 这些特殊的节令食品都表达着人们的某些美好心愿,从新年的第一餐起便通过各 种方式和形式丰富着莘塔人的生活。 二、特色饮食的传说及来历: 1、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地方上要吃汤圆,吃了就团团圆圆,全家和和美美。因 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汤圆的来历最早叫 “浮元子”,后来有的 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 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 《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 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 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我们莘塔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据说元宵象征合家 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2、腊月初八腊八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 称“腊八节”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 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 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 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 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 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像我们莘 塔就是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酒酿饼:寒食节吃 “救娘饼”(酒酿饼)的由来,传说是元朝末年开始的。当时 苏州有一张士诚(1321 年1367 年),因为误伤人命,他带了老母逃命,当时 正逢寒食节,又无处可以乞讨,几天没有进食了。他的老母饿得晕了过去,张士 诚见就要被饿死而泣不成声。一位老伯见张士诚很孝顺母子十分可怜,用家中仅 有的几个酒糟做了饼给了他,张士诚的娘终于得救了。 几年后,张士诚在苏造反称王,想起当时的救命恩人,为了不忘记此事,张士诚 下令寒食节吃酒糟饼,名叫 “救娘饼”。后来张士诚又被朱元璋活捉,在押往应 天府的路上自尽。当时没有人再敢叫那饼为 “救娘饼”,可是苏州人对张士诚还 是很有感情,悄悄把 “救娘饼”改叫 “酒酿饼”。春天吃酒酿饼的习俗也就一直 延续至今。 3、二月二龙抬头吃撑腰糕:传说天上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相传武则天废 唐立周称帝,遂下旨叫龙王不许下雨,龙王不忍人间遭难,偷偷降了一场雨,玉 皇大帝将龙王压在大山下,黎民百姓感激龙王之恩,天天为龙王祈祷,最后大帝 感动,于农历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也叫“春 龙节”,据说吃了撑腰糕,农民一年四季干活就不会腰痛。我们莘塔在这一天 自己家或者街上都会做。 4、清

文档评论(0)

158****6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