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基本特点、范围及分类.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病的基本特点 、范围和分类;前言;温病的概念; 几大要素;;;温病的特点;从 外 感 受;;;四大特性;传染性;对传染性需要注意:;流行性;流行的类型;决定流行程度和范围的因素;季节性;地域性;病程规 律性;;;;临床表现;化燥伤阴;;内陷生变;温病的范围;下列疾病可以划归为温病范围; 温病病种的命名主要是根据发病的季节、四时主气或病候特点而确立的。 根据发病季节命名:发于春季的称为春温,发于冬季的称为冬温。 根据四时主气命名:风温、暑温、湿温。 根据临床特点命名:大头瘟、烂喉痧。 结合季节主气命名:秋燥 根据流行情况命名:温疫、天行病、时行病。;1、根据病证性质是否兼湿,分为温热与湿热两类。    温热类: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   湿热类:湿温、伏暑 ;;温病与伤寒 温病与温疫 温病与温毒; 温病与伤寒都是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都属于外感病的范畴,二者在概念上有密切的联系,但在病因、感邪途径、病机、证治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伤寒学派认为其“六经”证治理论完全能够指导温病的治疗,主张温病不应另立门户。;; 温病学与《伤寒论》在学术上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伤寒论》是温病学形成的重要基础,温病学又是《伤寒论》的发展和补充。;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素问·热论篇》:“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温病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温病:指发生于春季的一种外感热病。 广义温病:指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几乎涵盖了外感热病中除了风寒性质以外的所有病种。; 温病包括在广义伤寒范围之内,两者是隶属关系;温病与狭义伤寒,则是外感病中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两者是并列关系。   ; 相同点:同属外感病,基本传变规律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实致虚。   联系点:伤寒阳明经腑证,相当于温病气分证,都用白虎、承气,但温病扩大了承气范围。温病滋阴法也是在伤寒复脉汤基础上发展而来,如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证因脉治之区别;;温病与 温疫;几种观点:;1.温病、温疫同病异名;2.温病、温疫各不???同;3.温病发生流行即为温疫;4.温疫为温病变证;;温疫;温病与 温毒; 温毒即是一种病名(具有独特表现的一类疾病,即温毒疾患),也是致病因素(即温热毒邪)。;古代医家对温毒概念的一些认识; 宋代郭雍指出,温毒一病,即非伤寒,又非温病,其发生是在冬季先感受不正之毒,又感受寒邪,毒为寒所折,不得出入,郁于内而外发。;现代医家的三种认识;温毒的概念;温毒的范围;温病与温毒在概念上的联系

文档评论(0)

duoduo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