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霉病ppt演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番茄灰霉病 Tomato Gray Mold ; 番茄,因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风味和多样的食用方式而深受人们喜爱,在蔬菜生产和供应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作为番茄出口大国的中国, 番茄种植面积约145.5万hm2,年产量约837.6万t,且以每年6%-8%的速度增长,但是伴随着番茄上的各种病害也在逐年增加。 番茄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该病菌除侵染番茄的果实外,还可侵染番茄的叶、茎、花,造成严重减产减收,甚至绝收,在贮藏运输中,也常发生,该病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且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症状特点:;果实发病;果实发病; 叶片发病,多从叶缘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轮纹,后病部产生灰霉,致叶片枯死。; 茎部发病,开始亦呈水浸状小点,后 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 长出灰褐色霉层,严 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番茄灰霉病的病原是半知菌类葡萄孢属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 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具隔,褐色,顶端呈1-2次分枝,分枝顶端稍膨大,呈棒头状,其上密生小柄并着生大量分生孢子,孢梗长短与着生部位有关。 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胞,近无色,大小6.25-13.75?m×6.25-10.0?m,寄主上通常少见菌核,但当田间条件恶化后,则可产生黑色片状菌核。从番茄果实及叶上分离的灰霉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一周后,开始产生菌核,两周后菌核大小为3.0-4.5?m×1.8-3.0mm。培养基上菌丝透明无色,有隔膜。;番茄灰霉病菌形态图 1.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梗;发病规律:; 低温高湿是影响灰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病原菌发育温度范围为2-31℃,最宜温度18-22℃。一般12月至翌年5月,如遇连续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放风,特别是加温温室刚停火时,棚室内气温低,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气温20℃左右,病害发生严重。密度过大,管理不当,通风不良,都会加快此病的扩展。 ; 贮运期间也会发生灰霉病,特别是在受冷害的果实上,病斑呈灰白色,病斑上生灰色霉状物,发展极快,被害果实迅速腐烂。灰霉病菌可广泛地存在于菜筐内、工具上,甚至贮藏场所的墙上都可存在。只要果实有损伤,便迅速侵入。;病害控制:;2.加强栽培管理 定植时施足底肥,促进植株发育,增强抗病能力。严格控制浇水,尤其在花期应节制用水量及次数;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防止过量,浇水后防止结露,避免阴天浇水。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和深埋。摘除残留花瓣和柱头,最佳时期为在番茄蘸花后15-25d用手摘除幼果残留的花瓣及柱头,防病效果好。 ;3.药剂防治 严格掌握防治适期,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有效药剂有40%施佳乐、65%万霉灵、 50%速克灵、50%扑海因。7-10d一次,连喷3-4次。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在始发期施用下列烟剂:疫霉净、特克多、10%速克灵。由于灰霉病易产生抗药性,应尽量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最好轮换和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 ; 解决抗药性的途径之一就是研发新型杀菌剂,目前生产上登记用于防治灰霉病(防治不同作物)的新型杀菌剂有:啶酰菌胺(商品名:凯泽)、咯菌腈(商品名:卉友)等。 另外,有报道烷基脒类化合物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尚未投入生产使用。 ;4. 贮运期间防治 采后病害的防治,首先应从采前防治开始,从植株生长健壮、基本无病虫害的地块无伤采收、装运健康果实,以确保入贮产品不带病,少带菌。入贮后应控制适宜的温湿度条件,采用适当的保鲜包装,要避免机械损伤和各种生理伤害,适当的化学药剂处理也是有效的辅助手段。 ;THANK YOU!

文档评论(0)

日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