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旅游学课件 第4章 博物馆建筑及其内部空间.ppt

文博旅游学课件 第4章 博物馆建筑及其内部空间.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图书资料室 图书资料室主要供馆内专业研究人员或专业观众使用,所以要与研究室靠近,联系方便。目前,在少数博物馆中,图书资料室也对一般观众开放。图书资料室可布置在陈列区内,但又要与研究室联系方便,也可在陈列区内增设单独为一般观众服务的图书室。 八、行政办公用房 行政管理用房有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物资贮存库房、保安监控室、职工食堂、设备机房等组成。 四、博物馆陈列厅设计 陈列厅的设计是根据博物馆建筑总体平面布局,建筑造型设计为前提,以上述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设计的。 (一)平面设计 1.决定因素 (1)博物馆建筑总的建筑规模 (2)所在地段的面积大小、形状和地势 (3)陈列厅所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4)陈列厅总体平面布局和结构造型 2.平面形式 (1)陈列厅的平面形状不宜有过多的凹凸形状,以免形成较多死角。 (2)以矩形平面为主,但矩形的长宽比不宜太大,一般以不超过一比二为适宜。 (3)几何形体如正方形、圆形、正六角形等具有使用灵活,利用率高,经济以及造型美观等优点。 陈列厅的形式不宜变化太多。 3.面积 陈列厅的面积和博物馆的规模关系很大,和陈列厅与所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以及所划分的陈列厅的数量有关。 (1)国内以往的单个陈列厅多在150——400平米之间,而国外新建陈列厅的面积一般较大。国内目前新建馆也有扩大的趋势。 (2)从陈列的角度来看,面积越小,给陈列设计带来的限制越多,而面积越大,则陈列越具有灵活性,从这个意义上看,陈列厅面积宜大不宜小。 4.宽度 陈列厅的宽度除与长宽比例、结构造型有关外,在使用上还可陈列的布局形式密切相关。 单线陈列和复线陈列所需宽度就大不一样,但最小宽度应能保证单线陈列。 宽度计算方法 展品(展台)宽度+视距+走道宽 通常陈列厅的最小宽度(即单线陈列宽度)不应小于6米;双线陈列的宽度不应小于9米;而三线陈列其宽度不应小于14米。 为便陈列艺术设计多变化,陈列厅的宽度以大于14米为好,这样能使陈列的参观路线有多种变化而不致千篇一律。 厅内最好不设立柱或尽可能少设立柱。 按展览的规定:过道3米,有柱子要3.5米;展览不能有死角;重要展品在通道两旁;一排不要超过32米。 模板来自于 * 第4章 博物馆的建筑与空间构成 教学目的: 了解博物馆建筑的风格 列举博物馆空间构成要素 掌握博物馆选址的原则,并可以以此评估博物馆的选址是否达标? 掌握陈列厅设计方法,并可以运用该方法评估陈列厅内的照度和色彩搭配是否达标? 教学重点: 博物馆选址的原则有哪些? 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法与原则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博物馆选址是否合适和博物馆陈列厅采光照明是否达标的依据与方法。 一、博物馆选址 地段环境 人文环境 城市规划 (一)地段环境 气候条件 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景观朝向 2016年6月20日,因连日强降雨,位于湖南龙山县南部、酉水左岸的里耶古镇堤防于20日15时发生漫溃,至17时洪水已淹没里耶博物馆3.5米左右。由于当地提前组织人员转移,所幸未致人员伤亡。 (二)人文环境 历史名胜 城市规模 城市性质 风水传统 名人典故 文化风俗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乌菲齐艺术博物馆 (三)城市规划 01 02 03 04 后退红线 高度限定 容积率 绿地率 建筑用地面积、扩建用地面积、绿化用地面积与停车用地面积等多项,其用地总面积以大于建筑总面积的二倍为宜。如博物馆建筑平均按 2层计算,其建筑密度为25%。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博物馆的部分建筑可建3层或3层以上,建筑密度可提高到30%,博物馆的总用地约为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的 1.4倍。 二、博物馆建筑的历史演变及其风格 (一)博物馆建筑演变 1.国外博物馆建筑演变 中世纪,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及珍希的自然标本等大都收藏在皇家宫廷、私人官邸、教堂修道院或大学里。 1683年英国创建了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阿什莫尔艺术和考古博物馆,仍然是宫殿庙宇式的。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许多专门为博物馆修建的建筑也都是仿照宫殿寺庙的古典形式。 上个世纪中期,现代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对博物馆建筑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在现代建筑理论影响下,新建的博物馆再也见不到宫殿式的平面或庙宇式的立面了,而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大量实墙面、条形采光口,或玻璃幕墙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博物馆建筑。 2.中国博物馆建筑演变 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建筑采用西洋式,按中国园林方式布局。 30年代中期,中国建成了 2座现代博物馆建筑,即南京的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平面呈“曰”字型。 中华人民共和

文档评论(0)

soloman_5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全网最全各版本教材各学科新课标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