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肠道病变 1、髓样肿胀期,第1周,相当于临床初期 大体:回肠下端淋巴组织肿胀,凸出粘膜表面,似脑回样。 肠伤寒:髓样肿胀 镜下: ①伤寒肉芽肿②?淋巴细胞显著减少(伤寒肉芽肿形成,破坏原淋巴组织) ③肠壁充血、水肿、淋巴、浆C浸润。 坏死期——第2周,临床“极期” 病变处局部肠粘膜发生坏死。 3、溃疡期——第3周,临床缓解期 坏死肠粘膜脱落形成溃疡。溃疡长轴与肠轴平行。容易引起并发症:肠穿孔、肠出血。 4、愈合期 肉芽组织修补溃疡,表面由周围粘膜增生上皮覆盖。 修补不绕肠周径,故不造成肠狭窄。 临床病理联系 五大主要症状: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疹(伤寒疹)及血中白细胞数减少。(此外,还可有胃肠道症状,如腹胀,腹泻或便秘) (1)??肠出血(2)??肠穿孔(3) 支气管肺炎——抵抗力下降,肺炎球菌或其他菌(寄生于上呼吸道的),乘虚而入→继发感染所致。 结局和并发症 细 菌 性 痢 疾 细菌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变特点是: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直肠、乙状结肠病变显著。 发病机制 细菌侵袭肠上皮细胞并在其内生长,进一步繁殖菌体裂解后释放内毒素。 病理变化 急性菌痢 早期急性卡他性炎 假膜性炎(纤维素、坏死组织、中性粒、红细胞、细菌) 假膜脱落 溃疡(表浅、小、多发、地图状) 肉芽组织和粘膜上皮增生修复 正常结肠粘膜上皮 临床病理联系 肠道炎症→刺激肠壁→痉挛、蠕动↑,分泌亢进渗出→腹痛(左下腹明显),腹泻、肠鸣音亢进。 初——卡他性炎→水样便或粘液便。 后——粘液+假膜+血→粘液脓血便 肠道炎症→刺激直肠神经末梢及肛门括约肌痉挛→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 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之证。 《景岳全书·杂证谟》:“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肾。 病程超过2月,肠道病变反复发作,新旧交杂,长期导致肠壁不规则增厚、变硬,肠腔狭窄,息肉形成。 慢性菌痢 中毒性菌痢 多见于儿童 发病快,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伴有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表现为高热、惊厥、昏迷,而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不明显。 阿米巴病 (Amebic dysentery) 阿米巴痢疾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变累及结肠,盲、升结肠较多)。 主要病理变化为:大肠粘膜和粘膜下组织液化性坏死,溶解形成多发性潜缘性溃疡。 阿米巴原虫 大 小 滋养体(致病型) 包囊体(传染型) 胰蛋白酶作用 及自身运动 而出→小滋养体 包囊体 小肠下段 4个小滋养体 侵入大肠壁 大滋养体 接触溶解 伪足机械性运动 生成肠毒素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一)急性阿米巴痢疾 早期:针头大、周边隆起的小溃疡;后期:溃疡口小底大、烧瓶状,溃疡间的粘膜大致正常。 严重病例:溃疡互相沟通或融合成大溃疡。 组织坏死溶解液化,脱落→溃疡。(1)一般深达粘膜下层;(2)?在溃疡边缘坏死与活组织交界处,可见散在的滋养体;(3)溃疡边缘的炎症反应轻。 传染病 流 行 性 脑 脊 髓 膜 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脑脊髓膜,引起脑脊髓膜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蜂窝织炎)。 球菌→鼻咽部粘膜繁殖 (呼吸道) 1、抵抗力强 : 菌被消灭,不发病或者仅引起局部轻微卡他性炎 (带菌者) 2、抵抗力差→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脑脊髓膜炎 病因和发病过程 肉眼: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覆盖着脑沟、脑回。 病理变化 临床病理联系 一般化脓性炎症的全身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1 颅内压升高:头痛、喷射性呕吐、视觉障碍,小儿前囟饱满 2 脑膜刺激症: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屈髋伸膝征阳性 3 颅神经麻痹 4 脑脊液改变 多见于儿童,引起中毒性休克、DIC表现,伴肾上腺严重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称华—弗综合征。 暴发性流脑 结局和并发症 脑积水 颅神经受损麻痹 脉管炎—脑缺血、梗死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病变特点为:脑实质的急性变质性炎症。 发病机制 乙型脑炎病毒 传染源或中间宿主 蚊虫叮咬 人 局部内皮细胞、全身单核细胞系统内繁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