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过程与机理.docx

土壤侵蚀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过程与机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侵蚀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过程与机理 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它广泛地分布于大气、 海洋、 地壳沉积岩和生物体 中,总的来说, 地球上主要有大气碳库、 海洋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以及岩石圈碳库四大 碳库, 并在各大碳库之间不断循环变化。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 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 元素,碳循环还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联。 亿万年来 ,在地球的生物圈和大气圈中 , 碳通过生命的 新陈代谢, 往复循环,生生不息。无疑, 碳在各种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决定了其成为最佳研究载体的地位。 碳的蓄积、储量、潜力甚至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生态系统中都存在较大差异。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农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以及荒漠湿 地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 大部分碳主要蓄积在森林之中 ,它们主要以 2 种形式储存 :一是 以树干、树枝、 树叶和树根等生物量的形式储存; 二是以土壤有机碳的形式储存。 在农田生 态系统中 ,碳的储存主要是以地表以下植物有机质和土壤蓄积的形式 , 大部分具有很高的碳 年吸收率 , 农田生态系统吸收的大部分碳通常以农产品及其副产品或废弃物的形式运走或很 快释放到大气中。当然下一个作物生长季 , 碳又被蓄积 , 如此循环往复。当前 , 农业土壤经常 是一个净碳源 ,然而如果通过良好的农业措施 ,如免耕、休耕等 ,又可以减缓农田碳源的排放 , 甚至变源为汇。 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绝大部分碳储存在土壤中。 这些碳蓄积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 但也受人类活动及外来扰动的影响 ,如果载蓄量超过其承载能力 ,或者火灾频发 , 都会使碳大 量丢失。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几乎全部作为死的有机物存储在土壤中 , 且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很大,如排水可使碳释放 , 而造林又可以抵消其排放。在副极地附近的湿地 , 由于全球气候变 暖造成的永冻土融化也可能使土壤碳释放进入大气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C02将碳储存在植物体内,固定 为有机化合物, 形成总初级生产量, 同时又通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进行的各种呼吸途径或扰 动将C02返回大气。其中一部分有机物通过植物自身的呼吸作用 (自养呼吸)和土壤及枯枝落 叶层中有机质的腐烂 (异氧呼吸 )返回大气, 未完全腐烂的有机质经过漫长的地质过程形成化 石燃料储藏于地下;另一部分则通过各种 (包括人为和自然的)扰动释放C02形成大气一一 植被——土壤——岩石——大气的碳库之间的往复循环过程(如图 1 所示)。 大气中的eg 绿色植物化石燃料 绿色植物 化石燃料 土境 图1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一大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 中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研究表明,全球植被每年光合作用能固定 550亿吨CO2 土壤微 生物分解释放到大气中的 CO2量也大致相当。全球植被和土壤的有机碳储量是大气中的 3 倍;土壤有机碳库的碳储量约是植被碳库的 2倍左右。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及其与大气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 它也是全球碳循环中 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部分。土壤侵蚀是在人类活动影响基础上产生的世界性的主要环境问 题之一,全球水土流失面积 1600多万km2,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 11%。土壤侵蚀包括陆地 表面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表物质被破坏、剥蚀、 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所以,土壤侵蚀会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产生极大的影响 (包括土壤有 机碳储量),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 4、影响过程 一般认为,冻融侵蚀是高寒地区由于温度变化 ,导致土体或岩石中的水分发生相变 ,体积 发生变化,以及由于土壤或岩石不同矿物的差异胀缩 ,造成土体或岩石的机械破坏并在重力 等作用下被搬运、迁移、堆积的整个过程。冻融侵蚀严重威胁着耕地及各种建筑物 ,然而 ,并非所有冻融作用对土体的改变都是以冻融侵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已有研究结果表明 反复的冻融过程会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 ,如团聚体稳定性、水分传导率、抗剪切力、可蚀性 风力、重力侵蚀等等, 进而加重土壤侵蚀 [2-4; 冻融作用对土壤性质的破坏也可以增加水力、 风力、重力侵蚀等 的物质来源 , 并以水力、风力、重力侵蚀等形式表现出来 ;同时, 土壤冻融作用还具有时间和 空间的不一致性 , 进而影响坡面土体的稳定 [5]; 冻融侵蚀多发生在高纬度、高海拔、气候寒 冷的区域。然而 ,通过冻融作用对土体的破坏 , 进而为其他侵蚀类型区增加了侵蚀物质来源的 情形却更为广泛。在这些区域内 , 冻融作用与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复合作用带来的土 壤侵蚀问题远超过冻融侵蚀本身的危害。 多年冻土活动层季节冻融过程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