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6第十六章断裂构造5.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六章 断裂构造 • 本章共有六个知识点 • 一、节 理 • 二、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 • 三、断层的分类和组合型式 • 四、韧性剪切带 • 五、断层形成机制 • 六、断层的研究 • 知识点5: • • 断层形成机制 主要内容 一、断层的双层结构 二、安德森模式 一、断层的双层结构 对于深大断裂(深度15公里)而言,随着深度的增加断裂 由脆性变形逐渐变为塑性变形的双层结构模式。 该模式可分为三个变形区: 1.表浅变形区 深度在地表至地下1- 4公里,以断层带中 充填未固结的断层角砾为其特征。 2.浅层固结脆性变形区 深度在1- 4至10-15公里,以断层 带内发育固结的压碎角砾岩、碎裂岩(原岩结构、构造可 辨)为其特点,形成温度350度。 3.深层塑性变形区 深度10-15公里,一断层带内发育 面理化糜棱岩(原岩结构、构造不可辨)为其特征。 断层的双层结构 浅表变形区 浅层固结脆性变形区 深层塑性变形区 7 一条大型断裂带的双层结构模式(据R.H.Sibson,1977) A-未固结断层泥及角砾发育区;B-固结的组构紊乱的压碎角砾岩、碎裂岩系发 育区;C-固结的、面理化糜棱岩系及变余糜棱岩发育区;250-350℃地温区域为 脆性断裂与韧性断层过渡区。右侧为变形深度及应力差值大小曲线 在地壳受强烈挤压的褶皱造山区,切过造山带的大型断层,在盖层中往往 表现为低角度逆冲,在基底与盖层交界处则表现为脆韧性过渡断层,延至 基底内部则转变为韧性剪切带 主要内容 一、断层的双层结构 二、安德森模式 安德森模式:安德森(E.M.Anderson,1951)等在 分析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时,提出了三种应力作用 状态的理想模式。 正断层:1直立, 2、 3水平,水平拉伸和铅直 上隆是形成正断层的有利条件。 逆断层: 1和2水平, 3直立。水平挤压有利于形 成逆断层。 平移断层: 1和3水平, 2直立 结束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