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教学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 【原文】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1、南子:卫灵公夫人,淫乱放荡,名声不好。当时把持着朝政。 2、“说”通“悦”,高兴。 3、“矢”通“誓”,发誓。 4、所……者:假如……的话。 【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子路对于子见南子十分不满,因为子路不悦,怀疑孔子做了不合礼的事,逼得孔子居然反复的对天发誓,保证自己没干,否则就让天厌弃我吧,让天厌弃我吧(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对老师仍持率真的态度,不因孔子是老师就对自己不满之事三缄其口。 表现出孔子的率真、可爱、善良、敦厚 原文《史记·世家·孔子世家》 去即过蒲,月余,反乎卫,主蘧伯玉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1),必见寡小君(2)。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帷中(3)。孔子入门,北面稽首(4)。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5)。孔子曰:“吾乡为弗见(6),见之祀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7):“予所不者(8),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参乘(9),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是岁,鲁定公卒。 注释(1)不辱:不以为辱。 (2)寡小君:对他国称国夫人的谦辞。此指南子。 (3)(chī,吃)帷:细葛布帐子。 (4)稽首:古代的一种恭敬的礼节,叩头触地。(5)璆(qiú,球)美玉。此指美玉相发出的声音。(6)乡:同“向”,向来,一向。(7)矢:发誓(8)所:如果。 不(fǒu,否):《论语·雍也》中作“否”。不对。 (9)参乘:古代乘车,御者居中,尊者居左,参乘居右,是陪乘。 译文 孔子离开匡地之后就到了一个叫蒲的地方,过了一多月,又返回了卫国,寄住在蘧伯玉家。卫灵公有个叫南子的夫人,派人对孔子说:“各国的君子,凡是看得起我们国君,愿意与我们国君建立像兄弟一样交情的,必定会来见见我们南子夫人的,我们南子夫人也愿意见见您”。孔子开始还推辞谢绝一番,最后不得已才去见她。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做的帷帐中等待。孔子进门后,面朝北叩头行礼。南子夫人在帷帐中拜了两拜,她披戴的环佩玉器首饰发出了叮当撞击的清声响。事后孔子说:“我来就不愿见她,现在既然不得已见了,就得还她以礼。”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假若不对的话,上天一定厌弃我!上天一定厌弃我!”在卫国住了一个多月,灵公与夫人南同坐了一辆车子,宦官雍渠陪待车右,出宫后,让孔子坐在第二辆车子上跟从,大摇大摆地从市上走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好道德像这样喜欢美色的人啊。”于是对卫灵公的所作所为感到厌恶,就离开卫国,往曹国去了。这一年,鲁定公死了。 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回事。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避嫌的说法,即“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赌咒发誓来为自己表白 孔子去见南子有没有做什么不正当的事我们可以存而不论,只从我们看到的事实部分来说,我觉得子路对孔子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既然孔子去见了南子,就有做了不正当事的可能。子路能当面指责老师可能的错误行为,是值得赞赏的。也可见 孔子为推行政见学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及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 思考: 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孔子的自我认识: (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拟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 (3)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总结:孔子自认为是一个努力追求圣与仁的人,自己的言行是光明磊落的,不隐瞒、不背道,愿意让天来评价衡量自己。? ? (1)第5则到8则,表现了孔子的什么品质和怎样的师生关系? 明确: ①对弟子的尊重,平等待人的品质和率真、和善的人格. ②平等、友好、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孔子是一位学识丰富、谦虚有礼、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无自私之心的圣人。总结:孔子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与尊重。? 9·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评析】 颜回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虽生活艰辛,但品行卓越。这里孔子借赞扬颜回的机会,再次为我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