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温度影响 1.正温范围 200℃以内对钢材性能无大影响,该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总的趋势是强度、弹性模量降低,塑性增大。 800 600 400 200 0 N/mm2 E fu δ fy 200 400 600 温度对钢材机械性能的影响 20 40 60 80 δ% 220 210 200 190 180 170 160 Ex103 T(0C) 250℃左右抗拉强度略有提高,塑性降低,脆性增加—兰脆现象,该温度区段称为“兰脆区”。 260~320℃产生徐变现象。 600℃左右弹性模量趋于零 ,承载能力几乎完全丧失。 当温度低于常温时,钢材的脆性倾向随温度降低而增加,材料强度略有提高,但其塑性和韧性降低,该现象称为低稳冷脆。 2.负温范围 脆性破坏 转变过渡区段 塑性破坏 反弯点 试验温度T0C 冲击断裂功Cv T1 T2 T0 冲击韧性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五、应力集中 1.应力集中的概念 构件表面不平整,有刻槽、缺口,厚度突变时,应力不均匀,力线变曲折,缺陷处有高峰应力—应力集中。 2.应力集中的影响 3.减小应力集中现象的措施 1:2.5 由于钢材具有良好的塑性性能,当承受静力荷载且在常温下工作时,只要符合规范规定的设计要求,可以不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 六、反复荷载作用(疲劳问题) 七、板厚、直径的影响 八、焊接残余应力 1)材料由弹性转入塑性的强度指标用变形时单位体积中积聚的能量来表达; §2.5 复杂应力作用下钢材的屈服条件 假定: 2)当复杂应力状态下变形能等于单轴受力时的变形能时,钢材即由弹性转入塑性。 o Z X Y 单元体受复杂应力 (应力分量) 单元体受主应力 1.以应力分量表示 2.以主应力表示 材料处于弹性状态 材料处于塑性状态 讨论: (1)三向受压时(静水压力) ————不破坏; (2)三向受拉时 ——一定破坏; 由于三向受拉限制了材料的塑性发展,材料要发 生脆性破坏。 能量理论所得的公式只适用于塑性材料,因此形 式上的不破坏与实际的脆性破坏是不矛盾的, 只是实际的脆性破坏不再符合能量理论的基本假定。 图示简支梁1-1截面腹板与翼缘交界A点的应力 1-1 A 对于薄板,厚度方向的应力很小,为平面受力状态。 P P M M 1 1 A X V Y 一般的梁,只存在正应力和剪应力,则: 2-2 A V M 2 2 A Y X q 3-3 A P M V P 3 3 Y X M 3-3 截面仅有剪力,弯矩、局部压力均为零,故该截面除剪应力外,正应力均为零,即为纯剪状态。 一、概念 1、循环荷载——结构或构件承受的随时间变化的荷载。 P P 1 1 A 1-1 A §2.6 钢材的疲劳 单击图片播放 (1)应力循环 (2)应力循环特征—应力比ρ --构件截面应力随时间的变化。 (3)应力幅 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应力从最大到最小重复一次为一次循环,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差为应力幅: 为常量 常幅循环: 为变量 变幅循环: +σ -σ t (b)脉冲循环 (a)完全对称循环 (c)不完全对称循环 (d)不完全对称循环 2.钢材的疲劳 在循环荷载(连续反复荷载)作用下,经过有限次循环,钢材发生破坏的现象,称之为疲劳。 3.疲劳破坏的机理 疲劳破坏是积累损伤的结果。 缺陷→微观裂纹→宏观裂纹。 4.疲劳破坏的特征 属于脆性破坏,截面平均应力小于屈服点。 5.影响钢材疲劳的主要因素 (1)构件和连接的分类 规范将构件和连接的种类分为 8类,第1类为轧制的型钢(残余应力小)疲劳强度最高;第8类为角焊缝应力集中最严重疲劳强度最低。 详见钢结构设计规范“疲劳计算的构件和连接分类(附录E)”。 焊缝附近主体金属的应力由: 实际应力循环均形成在拉应力范围 (2)应力幅(Δσ)和应力循环特征(应力比ρ) A. 对于焊接结构: 应力幅对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有很大影响,而与名义最大应力σmax和应力比ρ无关。 B. 对于非焊接结构和轧制钢材 在循环次数N一定的情况下,根据试验资料可以绘出N次循环的疲劳图(σmax和σmin关系曲线)。 当ρ=0和ρ=-1时的疲劳强度分别为σ0 和σ-1,连接BC并延长至A、D。 非焊接结构的疲劳图 D A 由上述推导可知,对于非焊接结构和轧制钢材,疲劳强度与最大应力、应力比、循环次数和缺口效应(构造类型的应力集中情况)有关。 ABCD直线方程为: D A 非焊接结构的疲劳图 (3)应力循环次数N(疲劳寿命) 应力循环次数N5×104,不需要进行疲劳计算。 应力幅越低,作用循环次数越多, 疲劳寿命越高; 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司招聘简章.docx VIP
- 谕兴中学教科研工作总结PPT.pptx VIP
- 数字艺术创作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21年版).pdf VIP
- 2025年《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反渗透处理装置.pdf VIP
- 热等静压市场分析报告.pdf VIP
- 中学教科研工作总结PPT.pptx VIP
- 《研学旅行指导师实务》课件——第7章 研学旅行安全管理.pptx VIP
- 健康饮食益处多(教案)-2021-2022学年体育二年级下册 (1).docx VIP
-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pdf VIP
- GA_T 1147-2014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检验实验室规范.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