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
摘 要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成长期创伤体验与
乱世创伤体验造就了她自卑、孤僻、敏感的个性,也促使她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20 世纪 40 年代她初踏文坛,便以精炼圆熟之作惊艳了彼时枯竭干涸的沦陷区文
坛,很多人以“天才”来解释她让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著
名作家,其作品在全世界读者中颇受欢迎。他的个性与创作深受其童年创伤体验
与乱世创伤体验的影响。论文从自证、他证、创作思想、创作手法等多方面考证
后得出结论:张爱玲与毛姆之间存在着鲜明而笃定的影响与接受关系,这为论文
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行性;虽然张爱玲、毛姆生长于不同时空,两人却从思想情
感到叙事艺术表现出深度一致,相似的创伤体验应该是其重要原因。
“
创伤”一词,本意为身体受伤的地方,后来延伸到医学界和精神治疗方面,
尤其是弗洛伊德的研究指出创伤不仅包括身体上的创伤,而且指心理/精神上的
伤害,这成为创伤理论发展的源头。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凯西·卡鲁斯等
人把创伤理论发展到文学研究领域。论文所指的创伤是精神创伤或心理创伤,它
是一种强烈的、持续的、难以摆脱的痛苦,具有延迟性、反复性、闪回性等特点。
作家的创伤体验会对其文学创作有深度的、持续性的影响。张爱玲与毛姆都经历
了不幸的童年和乱世成长环境,家庭、社会、时局给他们造成了多方面不同程度
的伤害,造成其细致的感觉、敏感的神经、冷静的观察,和 “不安全感”与 “不
确定感”等难以祛除的心理痼疾。诗之于人,如珍珠之于牡蛎。张爱玲与毛姆的
创伤体验成为他们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因,也造就了其虚无主义人生观和悲观主义
人生观、犀利的人性透视能力、反浪漫主义写作手法,以及独树一帜的异常意象。
论文主要使用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中的平行研究方法,从创伤体验与文学书写
的角度,对张爱玲与毛姆进行比较研究。除了绪论、结语和附录部分外,论文主
体内容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梳理张爱玲与毛姆的创伤体验;第二章写张爱玲、
毛姆的创伤体验与创作动因;第三章分析张爱玲与毛姆的创伤体验在文学创作上
的表现;第四章反思文学书写能否治愈创伤。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梳理张爱玲与毛姆的成长期创伤体验与乱世创伤体验。本章的目的是
让读者把握造成两位作家创伤体验的原因。张爱玲与毛姆在童年时期母亲缺席,
家庭破裂,丧失了能够提供情感支持的“安全基地”。他们的心灵从此没了依靠,
孤零零生活在这个冷漠、无爱的世界上。生于乱世,时代的巨大变革颠覆了往日
的繁华富贵和稳定秩序。张爱玲“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心理落差让她成为了悲观
的“时代的失落者”,也给了她观察社会、理解历史的特殊视角。毛姆深深眷恋
着逝去的爱德华时代,同时也被它严苛的道德标准所束缚。在他所生活的时代,
摘要
法律对同性恋行为惩戒严重。作为同性恋者的毛姆,深深陷入可能被发现的恐惧
中。战争的爆发使他们的人生更为不幸。张爱玲在香港读大学时被迫卷入香港战
争,深感所有的成就和努力,不管是个人的,还是整个人类的,在战争面前都是
徒劳和枉费精神。毛姆在西方狂热的好战知识分子影响下,积极参与了第一次世
界大战,战争中的巨大伤亡与战争无与伦比的破坏性,让他产生“一切都被彻底
打破了”的幻灭情绪。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参与战争,张爱玲与毛姆都没能逃脱
创伤的魔爪。
第二章论述创伤体验与张爱玲、毛姆的创作动因,即研究创伤体验如何造就
了他们敏锐的文学感悟能力和创作冲动。张爱玲与毛姆并没有耽溺于个人的痛苦,
而是“蚌病成珠”:超越自卑,从创伤走向创作;打破孤独,在文学世界里寻求
安慰。因为创伤事件的发生,张爱玲与毛姆陷入身体与心理的“僵直反应”,他
们一个从“怨恨”出发,一个从“口吃症”出发,利用文学书写来宣泄创伤,打
破心灵的牢笼,从“僵直反应”中“活”过来。本章主要使用了创伤理论与创伤
疗愈方法。
第三章论述创伤体验在文学创作上的表现。第一节是创伤体验与人生观。张
爱玲与毛姆因其创伤体验,形成了虚无主义人生观和叔本华式悲观主义人生观。
中国式的虚无与苍凉构成了张爱玲叙事哲学的基底,爱情、婚姻、家庭、事业、
努力,所有的一切终将成为虚空。她不相信所谓的“救赎”力量,世俗日常细节
是她和她的人物抵抗无边虚无的最后一根稻草。叔本华的悲观因子浸入到毛姆作
品中,毛姆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无意义的,爱情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2023版知识产权贯标GBT29490 09知识产权维护运用控制程序(含表单)[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文件].docx
- 煤矿合法股权转让协议9篇.docx VIP
- GB_T 9711-2023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doc VIP
- 导体结构设计.xls VIP
- 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doc VIP
- 生殖医学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4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pdf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共6篇).pdf VIP
- 球墨铸铁管与其它管材的连接件技术规范.docx VIP
- NB∕T 11273-2023 工业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技术导则.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