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 要
降水作为全球地表物质交换、能量循环、生态系统和水文循环等过程的基础组成部分,
是气候、水文及气象等研究领域的关键参数。传统的降水数据主要来自地面气象站点,但
在高海拔地区站点布设不足,对于无资料或缺少资料的山区来说,揭示降水变化特征对促
进区域经济发展,合理配置流域内的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对西北干旱区来说,山
区降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降水特征的变化对径流变化以及区域水资流具有
重要影响。河川径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降水的变化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干旱地区。
因此,分析干旱区典型流域山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明确降水与径流的关系
对于深入了解山区气候背景,揭示干旱区的水文循环和水文过程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本文以资料稀缺的地区——和田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GRA (Geographical
Ratio Analysis )校准方法,结合研究区实测站点资料对TRMM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3B43 月降水数据进行校正;其次,分析低山区、中山区、高山区和极高山区等
不同高程区的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差异性,并研究地理和环流因子对和田河流域降水变化的
影响;最后,分析和田河流域降水与径流之间的关系,并定量评估山区降水变化对径流变
化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
(1)采用GRA 校准方法对和田河流域 1998-2015 年TRMM 3B43 降水数据进行月尺
度和年尺度上的校正。月尺度上,校准期 (1998-2010 年),校正前TRMM 月降水数据与
实测降水量存在较大误差,尤其是在极值点上,两者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而经GRA 校
正之后的降水数据与实测站点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从相关系数来看,各月份
TRMM 校正数据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大幅增加,介于0.86-0.99 之间,且均达到P0.001
2011-2015 TRMM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验证期 ( 年),校正后 月降水量数据与实测站点降
水量数据在时间序列上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且各月份TRMM 数据与实测降水数据的
相关系数均达到0.80 以上 (P0.001)。年尺度上,校准期 (1998-2010 年),校正前TRMM
0.56 P0.001
数据与实测降水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而经校正之后两者的相关系数高
达0.94 (P0.001)。同时,|BIAS |和RMSE 指标值分别降低了50%和16.79% 。验证期
(2011-2015 年),TRMM 数据与实测降水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5 (P0.001)。说
明GRA 方法适用于研究区TRMM 降水资料的校正,而且校正后的结果基本反映了和田河
流域降水的真实变化特征。
(2 )对和田河流域降水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时间变化来看,1998-2015 年和田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速率为-2.25mm/ 10a,
但该趋势并未通过P0.05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春季和秋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且变化较明显
(速率分别为-1.19mm/ 10a 和-2.77mm/ 10a ),而夏季和冬季降水为上升态势且变化较小(速
率分别为0.25mm/ 10a 和0.22mm/ 10a )。从空间分布来看,该区域低、中山区年均降水量小
I
摘要
(分别为67.31mm 和 112.88mm ),高山和极高山区年均降水量大 (分别为 167.56mm 和
197.98mm ),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从空间变化来看,和田河流域春、
秋季降水下降的地区所占面积超过80%,其中低山区降水最稳定(速率分别为-0.10mm/ 10a
和0mm/ 10a ),极高山区降水变化速率最大 (分别达到-1.10mm/ 10a 和-1.70m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片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小型化研究.pdf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剪纸课程开发研究.pdf
- 基于“时间异质性”和“合著网络”的作者影响力评价研究.pdf
- 基于“言”、“文”结合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pdf
- 基于802.11ac的MIMO无线网络容量问题研究.pdf
- 基于AISAS模型的城市马拉松参赛者消费行为研究.pdf
- 基于ARCS模型的小学教师微课技能培训策略研究.pdf
- 基于Au催化重氮化合物与苯基不饱和脂肪醇偶联反应和Pd催化(E)-N-甲氧基肉桂酰胺乙烯基C-H官能团化反应的理论研究.pdf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业灌溉预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pdf
- 基于CRRA效用风险模型的最优再保险和投资.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