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道家文化研習心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華傳統道家文化研習心得 簡體版 蔣門馬2009年7月31日定稿 HYPERLINK mailto:nirvanajmm104722@163.comnirvanajmm104722@163.com 在古希臘的傳說中,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 裝上了羽毛做的翅膀,飛離克里特島。但飛行的 興奮讓年輕的伊卡洛斯忘記了原始的目的,無視 潛在的危險和父親的警告,飛得太高,結果太陽 融化了封蠟,羽毛散落,最終淹死在大海裏,只 有智慧的代達羅斯安全抵達了目的地画。有的時 候,路走得太遠,事情經歷得太多,人們很容易 忘了原初的目的。原材料經過無數道的加工改造, 其結果未必合乎要求或達到目的,因此不得不放 棄而從頭再來。人類文明亦是如此。歐洲的文藝 復興,正是返回到歐洲文明的源頭,從希臘和羅 馬的古代文化典籍中,汲取了日新不竭的創造力。 現在人們提倡學習和研讀傳統文化典籍,亦是希I 現在人們提倡學習和研讀傳統文化典籍,亦是希 III 望能從民族傳統文化典籍中,找到根本和源頭, 汲取不竭的源泉,獲得智慧的啟示。 II!Ill道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柢,爲 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託,“蓋以天無道則不運, 國無道則不治,人無道則不立,萬物無道則不生, 道豈可須臾離乎? ”(陳樱寧《中華全國道教會緣起》)《漢 書?藝文志》謂:“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 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 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合於堯之克攘,《易》之謙謙,一謙而四益,此 其所長也。”《史記?太史公自序》謂:“道家使 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爲術也, 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 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 易操,事少而功多。” II! Ill 本文係根據道家內部歷代相傳的眞知識,結 合箇人研習所得,介紹中華民族傳統道家文化最 根本的知識,希望能於讀者研習和理解中華民族 傳統道家文化典籍有所裨益或啟發,並望讀者過 河棄舟,得意忘言,可也。 、放寬心胸,虛懷若谷 在閱讀傳統文化典籍的時候,我們都是根據|1 在閱讀傳統文化典籍的時候,我們都是根據 |1 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 對傳統文化典籍作出合乎已知理論和自己理解水 平的解釋,或者拿著一套理論框架,帶著一種批 判的眼光,居高臨下地審視傳統文化,合則留, 不合則去,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似乎 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不容置疑的。荀子說:“聖 人者,以己度者也(楊惊注:以己意度古人之意)。故以人 度人,以情度情,以類度類,以說度功,以道觀 盡,古今一度也。”(《荀子?非相》)所謂他人有心, 予忖度之” (《詩經?大雅?巧言》)。 但“人心隔肚皮”, 卽使“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終究是隔靴 搔癢吧?因此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感慨“人 生難得一知己”,高喊理解萬歲”。在同一時 代的人們尚且如此難以理解,在今人和古人之間, 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列子?說符》中有箇故事說 “人有亡鉄者,意(懷疑)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 鉄也;顏色,竊鉄也;言語,竊鉄也;作動態度, 無爲而不竊鉄也。俄而捋(掘)其谷而得其鉄,他日 此推論,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果眞就如我們所 理解的那樣嗎?我們憑甚麼確定自己絕對不會誤 解古人? 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鉄者。 復見其鄰人之子, 動作態度, 無似竊鉄者。 我們是否應該盡可能地放下自己的主觀臆 度,不參照任何別的理論框架,不宥於見聞覺知, 放寬心胸,虛懷若谷,按照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固 有的語言、固有的邏輯,進入到中華民族傳統文 化特有的結構框架中,用自己的身心實踐,在日 常行爲處事中貫徹和體驗這些思想學說,從而深 入理解和把握傳統文化的眞義? 二、要契合,有相應,纔能理解 二、要契合,有相應, 纔能理解 in要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最首要的,是 要與某箇古人或某種思想學說有契合、有相應, 亦就是說,要對某箇古人或某種思想學說特別地 感興趣:對某箇古人,有如得知己、如得師友、 一見鍾情、先得我心的感覺,自然與古人心意相 通、心心相印;對某種思想學說,鑽之彌深,仰 之彌高,廢寢忘食,樂此不疲,有如沐春風、如 飲美酒的感覺,古人的思想學說自然融入我們的 思想之中。林語堂說:“世間確有心靈契合這麼 一回事。蘇東坡說,當他第一次讀《莊子》時, 他感覺就好像是他自幼就一直在想著同樣的事 情、抱著同樣的觀點。” “就如男女一見鍾情, 一切恰當好處。這箇作者恰合於他:作者的風格、 in 趣味、觀點、思維方式,都恰到好處。於是讀者I at 趣味、觀點、思維方式,都恰到好處。於是讀者 I at 開始呑嚥這箇作者所寫的一字一句,因爲心靈契 合,所以他全部吸收,立卽消化。画” 但天下到底有多少人,在千載之後,還能與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