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社会的造船业大观.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代社会的造船业大观 宋代科学技术不仅达到中国历史以来的顶峰,也处于当 时世界领先地位,如活字印刷术方便了思想的传播、指南针 应用于航海,火药使用于军事等。造船业的空前发展也是其 突出体现。 宋代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和海上贸易空前繁 荣,极大地推动了造船业发展,船舶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 这一经济格局的变革也导致国家漕运、商业流通、海上贸易 和百姓生计对船舶的依赖空前增强。以北宋漕运和南宋江海 防为例。北宋政治、军事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使漕运成为 事关国家机器运行的重大事务,漕船制造因此受到朝廷的高 度重视,在多路设置造船场,每年漕船制造额多则三千余艘, 少则两千余艘。漕船的保有量至少在一万五千艘以上。南宋 江海防成为国防要务。南宋逐步建立起了川陕、荆襄、江淮 和海防组成的国防体系。在江海防中,南宋以江防为根本, 淮防为藩篱,海防为辅助,形成了与金朝在江淮正面争锋的 格局。南宋有效利用舟楫之利,在几次关键水战中打败了金 朝,保障了国家安全。由于江海防的重要性,南宋战船制造 和保有量比北宋漕船更大。南宋与元朝在长江中下游展开的 鄂州水战、丁家洲水战和焦山水战三次大水战中,每次双方 共投入的战船都达两万艘或更多,而这仅是长江中下游的战 船规模。宋代河湖沿海民众的生计与船舶联系十分紧密。内 河、湖泊都有经营渔业或交通运输的以船为家者,沿海地区 如广南蜑民、福建白水郎等也是以船为家者,而从事渔业和 贸易的河湖近海居民为数更多,远距离贸易和旅行中船舶已 成为主要工具。仅内河船运即产生了数十万以船为业的艄公、 水手、纤夫等群体。 如上所述,宋代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是造船业发展 的基本动力,同时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力量和商业力量也对 推动造船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专制政体、科举 制度、儒道哲学和思维方式等常被视为束缚科技发展的因素。 但如同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所言“中央集权的封建官 僚式社会秩序在早期阶段是有利于应用科学发展的” ,中国 古代官僚制度的精神气质以许多方式帮助了应用科学,如激 励发明就是中央集权官僚机构的做法。宋代造船不论是船舶 数量的剧增,还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国家都扮演了重 要角色。为了适应大规模的漕船和战船制造需要,宋代使用 了船模放样技术,即将规定的船舶制成船样,发放各船场依 样放大制造。这只有在官府统一管理的高度组织化的船场系 统中才能有效推行。 船闸和船坞的制造也是如此。公元 984 年,乔维岳主持 制造了中国第一座运河水闸。之后,宋朝在淮南运河和浙西 运河逐步推行改堰为闸,大大提高了运河的通航能力。船闸 的修造和运行成本很高,而且需要严格的维护人员和启闭制 度,靠民间力量难以完成。船坞为大中型船只维修提供了方 便。最早的船坞是熙宁中在开封金明池修凿的大澳,用于龙 船的维修和停泊。南宋江防重镇建康府也修造了类似的战船 大屋二百五十间,立闸启闭。另一江防重镇、位处长江口的 顾迳港也修造有供大型战船停泊和维修的船坞。该船坞是一 个活动船坞,十分深阔,可随潮水大小浮动,保障战船随时 快便出入。船坞造价高昂,非官府不能营办。 国家力量在造船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南宋车船就是一例。车船以轮击水,用人踏车,进退自如, 是当时高效先进的造船技术。唐代李皋已将其用作战船,但 南宋以前未见大规模应用。南宋初杨幺起义军和官军都大规 模建造车船,使南宋朝廷认识到车船巨大的水战优势,此后 在江西建立维修和打造车船的基地,长江下游各处江防水军 都配置了车船。宋金采石之战中车船发挥了重要的作战和慑 敌作用。车船建造、运行和维修成本很高,在南宋虽然始终 是重要的战船,但并未进入民间的商业和交通。 宋代商业贸易也是推动造船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李约瑟 认为中国古代商人地位低下,缺乏健全的商业信用是技术发 展的不利因素。学界一直存在夸大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传统和 小农经济自足性及其对技术束缚的问题。而宋代造船业达到 历史高峰和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商业贸 易的推动。宋代空前繁荣的海上贸易几乎全为民间经营。海 船制造的发展也主要是商业力量的推动,甚至南宋海上战船 的主要来源也是征调民船。宋代积极鼓励本国民众经营海上 贸易,通过市舶条法实现了与海商的分利机制。商人贸易已 经形成了船主雇佣纲首、船主自己经营、中小商人合伙经营 多种形式,船上人员已形成船首、火长、碇手、水手等的严 密组织分工。从国家到商人都建立了成熟的海上贸易运行机 制和利益机制,极大地推动了民间造船热情。南宋后期浙东 明、台、温沿海三州,不计绍兴府,民间海船已近两万艘。 海上贸易更为活跃的福建路海船数量当不少于此数。整个沿 海地区海船数量必十分可观。商业贸易也推动了海船技术的 创新和应用。泉州南宋古船和广东“南海一号”都充分证明 了水密隔舱等先进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