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废气处理设备参数设计
工程设计参数
6.1.1 石墨降膜吸收塔
降膜吸收塔是一种湿式气体吸收装置,它适用于气液互溶或者气液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收集装置。工艺主要是利用降膜塔中气体与物料膜充分结合的方式,提高吸收效率进而降低损耗,从而达到气体吸收的效果。主要用于HCl、Cl2等气体的吸收。该工艺技术成熟,装置简单,净化效率高,运行效果稳定,吸收液根据实际进行再处理。吸收塔全部采用石墨列管式降膜吸收器,塔体下端设置吸收液循环泵和药液贮罐。
根据产生的氯化氢气体经过石墨换热器后,气体温度的变化,得出放热量Q= QUOTE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p为HCl恒压热容,即为0.7492kJ/kg˙℃,m为每小时HCl吸收量,即为26.71kg/h,?t为温度变化差值,根据三级不同温差变化而确定);再由循环水温度与氯化氢气体温度变化,计算出换热温度差?tm=(?t2-?t1)/ln(?t2/?t1);进而查阅《氯碱工业理化常数手册》得出传热系数K为125.4kJ/m2˙h˙℃,最后根据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QUOTE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得出三级列管式降膜吸收器换热面积S,并留有余量放大取整分别为40m2、40m2,根据列管式降膜吸收器的设备选型,根据换热面积确定外形尺寸DN1000×5000mm,DN1000×5000mm。
废气经过三级降膜水吸收后,通往碱液吸收填料塔,吸收二氧化硫与剩余的氯化氢等气体。
6.1.2 碱吸收塔
风量、风速、及管径计算公式
Q = 60Aν
式中: Q--- 风量(CMM);
A 气体通过某一平面面积(m2);
ν 流速(m/s);
喷淋面积计算:
式中:A—吸收塔的断面面积,m2;
Q—接入管内流量,m3/h,本方案为36000 m3/h、16000m3/h;
V—空塔气速,1.5~2.0m/s,本方案取1.5m/s。
净化塔选用公式
D>2*
式中: D 塔径(M);
Q--- 系统风量(CMM);
ν 风速(m/s);
经计算吸收塔直径取3.20m与2.0m。
喷淋区高度计算:
式中,H—喷淋区高度,m;
T—废气在塔内停留时间,1.0~2.0s,本方案取2.0s。
根据计算出的喷淋区高度确定喷淋塔高度为5.0m、4.8m。
喷淋水量计算:
一般采用穿孔管布水,喷淋水量按液气比计算:
式中:Q水—喷淋液循环水量,m3/h;
Q气—设计处理风量,m3/h;
1.5~2.5—液气比为1.5~2.5L(水)/m3(气)·h,本方案取1.5。
根据计算出的喷淋水量为59.4、26.4 m3/h,选择循环水泵的型号为FS65×50-20。参数见表6.1-3。
表6.1-3 碱液吸收塔设计参数
编号
技术参数
1#
2#
塔径 mm
3200
2000
塔高 mm
5000
4800
设计风量 Nm3/h
36000
16000
吸收时间 s
2.0
2.0
循环泵型号
流量 m3/h
59.4
26.4
扬程 m
16
18
功率 kW
7.5
4
循环槽体积m3
2.0
1.0
吸收液富余率 %
10
10
吸收温度 ℃
-10~60℃
-10~60℃
6.1.3活性炭吸附装置
活性炭吸附塔由塔体、导流罩、支承、活性炭层、前置气水分布器、进出口管道组成。
表3.6-6 吸附器设计参数
编号
技术参数
1#
2#
吸附器直径 mm
1500*6000
1500*3000
吸附器高度 mm
3000
3000
处理风量 m3/h
36000
16000
吸附器个数
1
1
碳填充数量
3.2T
1.6T
吸附温度 ℃
<45 25℃最佳
<45 25℃最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