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诸葛亮居住地襄阳和南阳之争考证.docx

精品文档诸葛亮居住地襄阳和南阳之争考证.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诸葛亮躬耕地之争---襄阳南阳 我的第一次推断:诸葛亮13岁随叔父依附袁术时,肯定是南阳城 外七里,隐居躬耕,这段时间估计因为年纪小,躬耕印象深刻。后来 随叔父投刘表,就可能迁到襄阳了,但是住的地方在襄阳周围,是不 是隆中不知道,属于南阳的管辖,其实那地方人烟稀少,交界的地方。 这段时间相对长些,年纪大些,条件好些,两个姐姐都出嫁给大族了, 投了老师,读书多且成长快,躬耕印象没有前面深刻,且到处游学, 结交了襄阳周边的不少学士,安家是襄阳周围,后来叔父死,诸葛亮 不忍仕无能的刘表,就选择隆中隐居了,襄阳西二十里,这里环境和 南阳七里大致相似,山水树木平地,所以可能是二次隐居的地方,两 个特点,读书和经常云游。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 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 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从出师表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尤其一个本,意味着开始的时候, 确实是在南阳躬耕,虽然年少理想远大,避乱的成分多,所以不求闻 达。后一句是三顾草庐,这个草庐就是躬耕之地吗?无论在哪隐居种 地,恐怕都有住房草庐吧,要不住哪里呢? 所以,南阳七里处是早期的躬耕地,隆中和南阳都有草庐,南阳是开 始就隐居,隆中是在襄阳周边生活一段时间后隐居,主要是求学游学, 弟弟长大些,可能躬耕的多一些。三顾茅庐就是发生在隆中,但是那 会属南阳郡,就是现在的襄阳隆中,躬耕地基本就是现在南阳多一些 了,且是发生在早期。 所以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 侯。这是开始在南阳的生活。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是到襄阳隆中后的故事。 因为生活时间跨度多达14年,且变换不少地方,加上战乱,边界 时常交错占领,更没有人记住当时的详细情况,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文 献各自记载的不同,难道说都是错的?肯定有南阳和襄阳的影子,就 是个南阳到襄阳,有小长大,关系亲朋重在襄阳的一段历史而已。 我的第二次推断:仅供参考 争论的来源在于,中国古今地名的变迁和归属的问题上。所以先 补充几个知识点: 1、 东汉,“荆州刺史部”辖内有“南阳郡”和“南郡”。 2、 南阳郡郡治在宛县(即今天的南阳市),南郡的郡治在江陵(即 今天的荆州市)。 3、 新野(即今天的新野县),属于南阳郡; 襄阳(即现在的襄 樊市),属于南郡。 4、 襄阳(现在的襄樊)和宛县(现在的南阳)都是县,是平级的 行政单位。 5、 南阳郡和南郡都是郡(类似省级的行政单位),是平级的行政 单位。 6、 刘备屯新野,至腕县(即现在南阳市) 60公里,到襄阳(即今 天的襄樊市)70公里。 建安二年,曹操打张绣便拿下宛县,刘备屯新野后与其对峙。新 野几乎在襄阳县和宛县正中间。《出师表》中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肯定是在南阳郡内。 刘备骑马出发,日近中午见孔明,等候时间估计 1个半小时,8 点出发,到12点得见,4个小时,路上的时间估计是2个半小时,根 据曹操追刘备,一天(12小时)急行300里,一个小时估算为25里, 2.5个小时大概行50~60里,也就是说诸葛亮的隐居地在新野县周围 50~60里,无论哪个方向都是到不了襄阳也到不了宛县。 因为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 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 所以说在新野与襄阳,新野与南阳之间找这样的地方,位置符合的都 有可能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那草庐和躬耕地如果不住人,几年便和 没住人的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所以找原来的隐居地的遗址几乎不可能 有所发现,只能从环境记载上入手,年代越远环境变化越大。所以只 有从当时和最近年代记载中寻找答案,这本身就是不完全让人信服 的。 《出师表》中告诉我们两个信息:一是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二是 刘备三顾茅庐,寻求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的回答,提出对策是在有 草庐的地方。其核心内容是,在刘备占有荆益二州后,分两路北上灭 曹。有一路是:派一名将军,率荆州军队北上“以向宛、洛”,宛 , 曹魏统治区。说明了诸葛亮对答刘备问话时,荆州是在宛的南边,地 理方位确实如此。至于诸葛亮和刘备当时在什么地方,根据当时曹操 已经占领宛县,应该不在宛县。但是襄阳不属于南阳郡,应该也不在 襄阳。 所以说诸葛亮躬耕地肯定不在宛县,即现在南阳市,也不在襄阳, 即现在襄樊市, 那么应该在哪里呢? 根据以下的史料,我觉得就是襄阳西北、东北、北面,和新野中 间的位置,南阳市西南,南部,和新野中间的位置,距离襄阳城 60 里,距离南阳城60里,距离新野城50里才对。所以诸葛亮的实际隐 居位置不得而知,根据人类活动的需要,倾向于靠近城区寻找隐居地 是必然的结果。 现在

文档评论(0)

guoxiachuan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