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合情推理题的探究及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一道合情推理题的探究及思考 浙江省湖州市第八中学 徐健旭 313000 【摘要】本文讨论一道中考填空压轴题的解题思路形成过程,并从学生解题的角度分析一些 初中学生掌握、运用合情推理的现状,最后对合情推理的数学教学提出笔者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合情推理;从动点;路径;猜想;证明 原题呈现: 中动点问题结合函数方式所不同,本题并未依托函数这一背景,而是考察儿何图形之间的关 系,利用平移、旋转、相似等变换知识来解决问题。本题对考生数学直觉与猜想能力方而有 ?定要求,同时对操作、实验、合情推理的要求也比较高,能够体现出中考试题的区分度和 选拔作用,应该说是近年中考题中的亮点题之一。 题目探究 初步审题后,我们认为这是个典型的从动点问题, 虽然设置了坐标系,価数的知识除了可以用来判断直 线y =-兀是一条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以外,似乎什 么也用不上(方便期间,笔者在下面的研究中将坐标系 画成两条互郴垂直的克线),问题的关键在于B点究竟 以何种规律运动,为此应作如下两点思考: (1) B点自哪里开始运动,到哪里运动停止 (2) B点运动路径的形状究竟是什么 2. 1找到点B的运动轨迹 2. 1. 1起止位置的确定 再次审题后,我们开始着手冋答问题(1),注意到 B点的运动依赖于P点的运动,故1何很容易想到耍将初始位置和终了位置的两个特殊图形画 岀来,如图1放到一个图中比较,图中一目了然地反映出B点的起止位置。 2. 1. 2直觉、猜想与经验 波利亚在其名著《数学与猜想》一书屮指出:“经验在改变着人们的信念,我们是从经 验里学习,或者更进--步说,我们应该从经验里学习。垠充分的利用经验是人类的一项伟大 的任务。”看着图1中B、B的位置,一个直觉在我们脑海中闪现:连接BBT这一直觉可 能来自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经验.这可能有些扯远了,让我们冋到题目已知信息,我 们已经知道P点的运动方式是沿着自0至N的方向直线运动的,而B点是随着P点的运动 按照某种规律而运动的(从动),尽管这种规律目前并未被发现,但这种运动关系本身似乎 暗示了 P点运动路径的重要性。于是我们猜想B点可能是沿着BB,的方向有线运动的,这 样,就不难冋答刚才的问题(2) 了。 2. 2合情推理的重要性 2. 2. 1调査与分析 考试结束后,笔者曾与考生作一简短交流。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中凡是做对这道题的人中 都用了上述猜想:做错的学生中约20%因看不懂题而放弃,猜到是线段但不能继续思考或思 考后算错的考生约占全部错误人数的60%,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直觉素养,遗 憾的是有在错误答案中另有20%学生认为B点的运动轨迹是一段圆弧,这可能是山于受到本 题中绕点A旋转这一条件的干扰所致。以上调查说明仅仅依靠直觉、猜想或者经验是远远 不够的,除此以外必须运用一些合情推理模式继续思考下去。 2?乙2考生的自述与启示 波利亚在谈到哥德巴赫猜想吋提到:’你不应当过分相信任何一个未被证明的猜想,即 使它是山一个大权威提出来的,其至即使是你自C提出來的。你应当力求去证明它或推翻它; 总之你应当去检验它…-?个猜想性的一般命题,假如在新的特例中得以证实,那么它就变得 ? ? ?????????????????????????????? 更可信了。”这里他捉出检验的重要性。结合本例,同时促使我们去寻找一些新的证据以检 ? ? ? ? 验刚才所得猜想的止确性。下面笔者整理了一吐学生在屮考结束后的交流中所做合情推理的 自述。 生1:如图2,将P点运动到更一般的一个 位置同时观察此时B点位置(即BT,进 一步观察发现B、B\ 三点共线。(笔者相信 有更多做対的学生画过更多种这样的一般情况, 这个验证数量的增加将大大提升猜想的可信度) 生2:如图2,考察△ APPn和厶ABB, 显然它们是相似的,并且无论点P在哪个位置 都应该成立。既然P沿PN方向运动,那么B也 应该沿方向运动。(这个推理看上去似乎更 有说服力) 生3:如图2,在P点的运动过程中,始终 保持ZPAB = 90° ,并且始终有AP?.AB =羽, 那么在此过程中B点的运动轨迹与P点的运动轨 迹的夹角也应该是90° ,即承认轨迹的形状应当是 过点B的一条乖直于ON的线段。(这里将生2的 判断方法从变换的角度进行思考,将对应边的夹角 不变类比推理到对应运动点的轨迹的夹角不变,抓 住了动点问题中“以不变应万变”的研究手段,应 视作更好的合情推理) 生4:如图3,将线段PB隐藏,只考察线段 AP随P 0 0点开始到点N的运动过程,并在此过 程中追踪线段AP与AB,就不难发现B的轨迹了。 (将线段PB隐藏后的运动似乎展示出本题更本质的联系,排除线段PB的干扰后,这个图 离最后的答案也己经不远了)。 笔者相信在解答止确的学生中间有不少使用了这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