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北水道图》测绘记
黄懋胥
1918 7 8
民国七年( 年)出版的《地学什志》第 - 期合刊中,登载了一篇《江北水道图》
的测绘过程以及完成的情况,这是清末民初测绘江北水道的水利工程测量的壮举,是灌云
武同举所记他本人的事迹。
所谓江北水道,主要是指四条河流:即淮、沂、泗、沐四河。如果以旧黄河把它横隔开,
可以分为南、北两个流域;地域跨皖、鲁、苏三省。因此,凡是研究江北水道水利的人,必然
要列举淮、泗、沂、沐四条河流,至于黄河是历史的陈绩,运河则是现势的枢要,都是次要
的。
清代光绪、宣统年间,淮北的水灾很大,尤其是在海洲地区更为利害,每发生一次水
灾,凡是受害的人,无论是智愚,都能把水灾的情况告知,但问题的源流和整个形势,多数
是搞不清楚的,就是一般的官吏,亦不十分了解,有些只知有沭河,而不知有泗河的名字,
更谈不上应该如何治理江水的水灾了。
1908
根据《清史稿》河渠志的记载,光绪三十四年( 年),江督端方会同勘测淮河故道,
陈述导淮有四难,因此在清江浦设局,过了很久还是没有定出一个治水头绪,就把局撤销。
到宣统元年,江苏省咨议局开会,总督张人骏把治淮的议案列入,决定设立江淮水利公司,
组织测量,想导淮恢复故道,使它入海。宣统二年,侍读学士恽毓鼎提出治淮方案,张人骏
说:“现在正事测量,等到测量竣工后,再考虑开办。”宣统三年御史石长信说:“导淮一事,
询谋佥同,美国红十字会亦拟遣派工程师来华查勘。然而我科的想法是患预防,尤其不可
缓慢。江苏水利公司,既然都同意拨发费用,安徽亦应设局测量,以消弭水灾。”当然,清代
消亡以后,这项测量也就停顿了。
在这时大家都在争论海州水灾的原因,有说泗、沂两河对海州的水祸最大,没有提到
沐河的名字。自从导淮入灌的建议起来之后,海州人怕祸及,议论纷纷,这时,就有人开始
考虑整个水利建设思想,但无江北水道之图,研究就无凭籍依据,所以都认为这是一件憾
事,各种治水方案都不能决定,于是武同举以一个粗浅的测工,来制一幅海州图,在没有助
手的情况下,独自来完成这个宏伟的事业是有很多困难的,不过他迎难而上,终于完成编
测《江北水道图》的工作,令人佩服。
武同举最先施测淮北的水灾区域现状图,当时他以群山为控制点,用自已造的土测量
仪器施测角度,他背着馒头、干粮,攀登一层一层的群山。有时站立成日,也不觉其苦。其
最困难的技术问题,就是这些测出的点,不能用普通的方法记录到纸上,他就钻研测量的
书籍,旁参互证,或者用别种方法推求,其结果是正确的。当时每测得一点,心情如受到奇
宠一样的愉快。
三角控制的基础既然已经确定,就可以开始测绘地形。除经年累月的进行测绘外,他
同时也搜集近来各方面很多的实测成果,如河流、海口、铁路等方面的材料;更将一些老旧
的地形图和亲自经历或调查所得的资料,加以整理编绘,将各河流地势的高低、河流的方
333
· ·
向、水灾的情况和发展趋势,采用符号和文字加以表示和说明,经过三次的修改,编制成
图。取名:《淮北水患现势图》。这幅图在宣统三年春天以石印出版。
不过这幅地图尚缺少泗、沂两河的上游。到了民国元年,江淮水利测量局所测绘的泗、
沂地区已经完成,但由于地形方面过于简略,就将宿迁陆军所测的旧图来补其简略部分,
1916
成图名叫:《泗沂交汇图》。也付印出版了。到民国五年( 年)测量局所测的地形图面积
扩大,但由于印刷困难,不能及时出版使用,所以流传不广,利用这些成果来修正以前测绘
的两幅图,其测量局所测的图上未能详细的,就采用原图的地形,将两图合并成一大幅图,
叫做、《泗、沂、沐下游现势图》另外还利用测量局测的地形图编制一幅《淮水下游现势图》,
不过当时由于河里没有高程作为依据,于是遍搜其他地图,周围咨询,广为访问来补足,也
付印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