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小学语文_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对设计理念、对学生学情及三维目标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巡警 肇事 惩处 吵嚷”等词语。学会书写“振”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中华不振。 3、培养学生读书立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中华不振。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师板书课题后,询问学生什么叫崛起?崛字左边是一座大山,即使被大山压着也不屈服,也要兴起。那题目什么意思呢?理解题目之后导学生读好题目,读出节奏和停顿。 二、 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预习本,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检查生词。 巡警 惩处 模范 吵嚷 抱负 胸怀 喝彩 衣衫褴褛 铿锵有力 振兴中华 帝国主义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 得意洋洋 耀武扬威 3、看着预习本,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在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老师总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聚焦各色人物,体会中华不振 请同学们跟随少年周恩来走进被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焦点东北,跟随着周恩来的目光一起看一看从哪些人身上看出中华不振! (一)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默读1---8自然段,画出描写中华不振的语句,并将自己的感受简单写在旁边。 2.在学习小组里面交流 (二)研读课文 1.探究学习1-8段(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 A、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 预设1、大伯(从大伯的叹气中体会无奈。此处一带而过) 预设2、妇女(详处理)这是一位怎样的妇女?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妇女的衣着“衣衫褴褛”猜测她的身份,其次,通过妇女的动作“哭诉”,想象哭诉的内容。自己的亲人被轧死了,却还要遭到训斥,这个妇女的心里该是多么痛苦啊! 出示填空 也许死去的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原指望——,谁知——--反而——--; 也许死去的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原指望——,谁知——反而——; 也许死去的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她的心都要碎了,原指望——,谁知——,反而—— 小结:这位可怜的妇女,遭受了如此大的不幸,她多么希望有人能帮一帮她呀。可是,中国的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造成妇女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中华不振! 预设3:巡警 这位妇女的亲人被轧死了,她本来以为巡警局会如何给她撑腰? 师:结果呢?想像一下巡警会怎样训斥这位妇女呢? 师:面对这样意外的结局,你有什么话想说? 预设4、洋人(扣住关键词“得意扬扬”体会洋人的可恨。) 师:“得意扬扬”本指因成功而沾沾自喜,莫非他做了什么好事? 师:轧死了人,人命关天啊!在当今社会,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可他呢,却还在一旁—— 师:那洋人凭什么得意扬扬? 小结:为什么?为什么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洋人轧死了中国人却还在一旁得意扬扬,那都是因为——(生:中华不振)板书“!” 预设5:围观的中国人指生读描写围观的中国人的语句 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吗?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当时围观中国人的心情吗? 师:他们紧握的拳头最想干什么?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词语,那就是“惩处”。(多媒体出示) 师:惩处谁?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敢不敢惩处?为什么?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 师小结:你看,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扬扬地洋人,为虎作伥的巡警,无可奈何的中国人,这一幅幅画面一定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就让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与感受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B、通过资料补充升华学生情感,深入感受中华不振。 同学们,在我们的国土上,像文中讲到的中国人受到欺辱却无处伸冤的事情又何止这一例呢?(播放幻灯片)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画面:上海租界的电车,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象犯人一样的“号衣”。租界里的洋巡捕竟然还拿活生生的中国人当靶子,练习射击。看到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画面,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生谈感受。 四、读写结合,升华感情 周恩来也像大家一样思绪难平,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的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周恩来的内心动笔写一些吧。 写完的同学在小组内读一读,大家互相评一评。然后评选出一位你们认为写的最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小组互动后全班交流) 五、回扣课题 同学们都走进了周恩来的内心。是呀!12岁那年租界里的那一幕震撼了少年周恩来,他立下了远大的志向(生接读课题)这是周恩来清晰而坚定的声音--(生接读课题)这是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生接读课题)。这也是他对无数中国少年的谆谆告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