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说课.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 文 教 案 (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语文说课 编订: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第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3 页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大纲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高一教学就是在初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修订后的新教材,旧教材的七个单元压缩为六单元,但文言文单元却由旧教材的两个单元8课增至三个单元12课。由此可以看出,新教材十分重视文言文教学,这也是重视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教材的三个文言文单元按着历史的顺序编排,即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汉魏晋散文,这样,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发展不仅有一个历史的纵向概念,而且对于每一时期的作家作品也有一个横向的把握与了解,从而,更好的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课《烛之武退秦师》就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   二、教学目标   1.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 2.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3. 3.学习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重点   1. 1.掌握重点词语、词组、文言特殊句式。   2.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烛之武说辞的内容及逻辑思维方式。   五、教学方法   采用研讨点拨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设计   (一)布置预习   ①回忆初中学过的《曹刿论战》并结合书下注释、课后介绍了解《左传》。   ②了解本课历史背景。   a. a. 阅读《读本》中《重耳之亡》。   b. b. 了解“城濮之战”。   ③通读全文,注意揣摩语意、语气,了解词语的意义、用法。   ④分析烛之武这一形象,他是如何说退秦师的?   ⑤通过本文体会《左传》语言特点。   (二)授课过程   1. 1.导入 检查预习,由《曹刿论战》引入对《左传》的介绍,再引出本课。   2. 2.设计四个大问题串连全文   1) 1) 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讨论)   由此问题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战争的原因:三点。   2) 2) 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第二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   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3) 3) 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   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五层:(学生讨论,理解内容,分出层次)   i. i. 站在秦国立场上,博得秦伯好感,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   ii. ii. 说明亡郑利晋,保郑利秦,动摇秦亡郑信心。   iii. iii. 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   iv. iv. 再以历史上晋对秦的背叛,离间秦晋联盟。   v. v. 从历史说到将来,指出晋的贪婪将威胁到秦的发展。   总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内,烛之武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分析围郑的利弊,层层深入,句句击中要害,又句句打动秦伯,使秦国最终撤去了包围,保全了郑国。整个说辞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4) 4) 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提问\讨论)   此问引出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段对事件结果的交代,也顺便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文公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正是晋文公日后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说明:以上四个问题,以第三个问题为重点。因为它是课文的难点,要集中突破。   3. 3.总结   ⑴文章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请学生总结一下烛之武的形象。   烛之武是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虽然长

文档评论(0)

137****1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