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能回到“荷花”本身吗?.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真的不能回到“荷花”本身吗?   ──再与杨朴先生商榷并浅谈文学作品欣赏方法   姜源傅       杨朴先生的《“回到荷花本身”是绝对不可能的──对姜源傅先生商榷的答复并兼论〈荷塘月色〉的欣赏》(《名作欣赏》2006年第6期)对我的《回到“荷花”本身──论〈荷塘月色〉的审美意蕴兼与杨朴先生商榷》(《名作欣赏》2005年第10期)作了热烈的回应,这令我十分高兴。他在文末提出的“《荷塘月色》的欣赏和研究应该是‘开放’性的,因为作家的创作是开放的,文本也是开放的,读者的阅读也是开放的,我们的欣赏研究怎么可以是封闭而不是开放的呢”的结论我非常赞同。《荷塘月色》审美意蕴究竟如何,读者诸君自去看朱自清先生的原文并比较各位论者的评论文章自可一目了然,我对《荷塘月色》也并无新的意见,本来无需再置一辞。但因为杨朴先生的文章不仅涉及到《荷塘月色》的审美意蕴,还谈到了对《荷塘月色》并推及到对一般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我在这里就再写上几句,就正于杨朴先生和其他文学欣赏的读者诸君。   杨先生指出我对《荷塘月色》的主要欣赏方法是“还原法”和“孤立法”,他指出我的“还原法”──“让读者由《荷塘月色》回到‘荷花本身’的欣赏即切断和剔除了读者对《荷塘月色》文本整体形式意蕴的理解,又切断和剔除了读者欣赏《荷塘月色》时所能够和必然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在阐述《荷塘月色》审美意蕴和欣赏《荷塘月色》审美意义的同时,恐怕还表现出姜源傅先生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规律的误解。”同时他还指出我的“孤立法”──“‘孤立法’是要去掉荷花与文学整体象征系统的联系,去掉荷花来自荷花在文学整体象征系统中的原型意义,回到描写荷花自然美景的文字本身。这种‘孤立法’对欣赏《荷塘月色》不要说有什么新意,哪怕连最起码的审美意义不都被取消了吗?这种观点的要害是,这种‘孤立法’连同‘还原法’一起构成了对作家创作主体和读者欣赏主体的双重取消。”并得出结论:“姜源傅先生在否定我的‘美人幻梦的置换变形’的观点的时候,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姜先生的观点对理解《荷塘月色》不仅没能带来新的帮助,反而有可能曲解了《荷塘月色》或阻碍了人们对《荷塘月色》的深入理解。”   对《荷塘月色》的具体的审美意蕴我不想在这里再多费笔墨,读者诸君可以参看我的《回到“荷花”本身──论〈荷塘月色〉的审美意蕴兼与杨朴先生商榷》这篇文章。我在这里主要就杨先生谈到的他从我文章中归纳(非常感谢他,虽然不能完全赞同)出的“还原法”和“孤立法”再略置数辞。   我主张对文本的阅读必须回到文本本身,而不能超离文本一味地“深文周纳”,更反对意在笔先,以“六经注我”的方式用文本来证明自己宏阔的文艺理论。我并不反对对作家的“知人论世”,也不反对把文本纳入到作家更大的文本系统中进行考量,但我反对抛开文本的艺术个性,把更大更多的对艺术本体适用的普遍(?)规则无原则性地盲目应用,除望文生义外,还断章取义,随意地给文本制造空白点,再随意地用文学理论进行填充,而后将这种一己之私见戴上作品审美意蕴的帽子, 并要求读者无条件地接受。   在拜读杨朴先生的这篇文章的同时,我还读到和杨先生的文章同期发表的程亚林先生的《“渔歌入浦深”别解》,我以为程先生有很多观点与我不谋而合,虽则一者论诗,一者论文,一者论古代文学,一者论现代文学,但我觉得有些原则是在整个文学欣赏过程中都适用的,故欣然引用,引为同道,且示对“还原法”和“孤立法”不敢专美之意。   程先生在对刘德重先生对“渔歌”的密码解读之后,油然感慨:“千古以来,注释家阐释者的学问、水平大都从破译密码中显现出来。”正如程先生对刘先生的称赞一样,我在前述那篇文章里对杨朴先生那种大胆探索的精神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时正如程先生所言“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刘先生将这首诗变成了一首用典的‘隔 ’诗(王国维《人间词话》语),将普通读者挡在了直接欣赏的门外,也与王维名诗诗风予人印象不符。而且,这样一来,还可能引出更多与学问有关的问题”。我也觉得杨先生的解读把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变成了一篇用典的“隔”文,而且与朱自清先生其文其人印象不符,因此我才批评杨朴先生对《荷塘月色》的解读是脱离文本的“自说自话”。我说《荷塘月色》主要展现了自然美,杨先生慨然反对,并且压根儿不承认“自然美”的存在。我认为朱自清先生对自然美有着尤为敏感的美的发现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即以选入中小学课本而言就有《春》《绿》等佳篇绝构,《荷塘月色》更是朱自清先生写景的神来之笔。当然说杨朴先生对朱自清写景的文字视而不见那是冤枉他的,只是在他眼里,“如果我们的欣赏和研究,能够注意到作家文本与文本之间的整体性的内在联系,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孤立地单独地看一个文本所看不到的东西。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在解读《荷塘月色》文本本身的前提下,比较了《温州的踪迹》《一封信》《看花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