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本必修1高中语文《青春岁月阅读及鉴赏4诗二首相信未来》课学习教学学习设计6.docx

北师大版本必修1高中语文《青春岁月阅读及鉴赏4诗二首相信未来》课学习教学学习设计6.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本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中的第一板块“吟诵青春”。 本文的内容是: 达自己身处黑暗现实但仍然“相信未来”的乐观情感和执着信念。 本文的特点是: 在情感上连用七个“相信未来”,体现诗歌的乐观之美和执着之美;内容上使用“蜘蛛网、余烟、排浪”等或悲凉或壮阔的意象等,表现崇高之美和坚定之美;语言上使用“相信未来”等整齐或有变化的句式,表现整齐之美和变化之美;节奏上使用“无情”、“叹息”等词的重音和停顿,表现韵律之美和和谐之美。 二、学生分析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通过学习诗歌的内容美、语言美、情感美、节 奏美,感受诗歌的“四美”,让诗歌的美流入心灵,积淀成美好的语文素养。高 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对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 对诗歌的情感美、内 容美、语言美已经有 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 对年轻生命积极乐观、坚定 执着的感情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诵读法、 入情体验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目标阐述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水平 1)能说出诗歌意象的特点和内涵; 2)能阐述诗歌语言的特点和效果; 3)能解释本诗节奏的特点与效果。 过程与方法 1)能在解读诗歌内容的过程中使用诵读和探究的方法; 2)能在体会诗歌情感的过程中使用想象和体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能感受作者对未来积极、乐观的情感; ( 2)能体会作者对生命坚定、执着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能解释本诗语言上的特点和效果 (三)教学难点 1) 能阐述诗歌内容的特点和效果 ; 2) 能体会作者乐观积极、热爱生命的态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等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四、过程设计 第一步:激趣导入,感怀“未来” 每个时代都有一批优秀的诗歌影响着当时的人们。 六七十年代,有位叫食指的诗人,曾用自己的诗歌,影响和鼓舞了一大批年轻人。他有一首诗歌,被人们以手抄本的形式 传抄了十几年, 这首诗就是 《相信未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首影响广泛的诗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直接导入课堂学习。) 第二步:一读情感, 感受“未来” 我将请学生先自由诵读课文,积极体验,在诵读中体验诗歌的情感美。读完后用一句话说说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先在备用纸上写下来。时间: 3 分钟左右。 每个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在交流中形成小组的最佳答案;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介绍,别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接着引导学生深入一步学习。让每个人根据文本的语言来推测作者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对诗歌的情感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体验。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长向全班介绍本组的基本理解。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理解—— 首先我结合本文语言来说。这首诗开头两段的句子如: “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灶台”、“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等,都说明了作者当时所处的年代充满了贫 困、残酷和迷惘。我再向同学介绍当时的背景。诗的最后告诉我们这首诗写于 1968 年,这个年,很多思想活跃的青年都遭到了不同水准的磨难。当时正是“文革”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 诗人食指和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陷入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 内心理想的冲突,使诗人处于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在该环节的最后,我将请全班带上深入一步的理解,全班齐读,在齐读中一起体验作者的情感。 读前让学生讨论: 这次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体验?作者对未来的自信和乐观是不是轻松的、 单纯的?让大家在讨论中形成基本的共识:作者情感上不是轻松的自信和单纯的乐观,在诵读体验时要多一份沉重,多一些“悲壮”,要读出“分量”,在悲伤中透出力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情感, 并结合时代背景实行深入理解。 ) 第三步:二读内容, 感知“未来” 我将请学生再次自由诵读诗歌, 在诵读中积极体验诗歌的内容美。读完后说说作者先后用了哪些内容(意象)来表达自己“相信未来”的情感,这些内容或意象有怎样的美感和特点。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先在备用纸上写下来。时间: 5 分钟左右。 每人先独立学习,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评判,形成基本共识;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位小组长向全班介绍本组的基本情况。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解—— 第一、二段是悲凉的内容和意象:蜘蛛网查封了灶台,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这些内容和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38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