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导入 教学.docx

三年级语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导入 教学.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 文 教 案 (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第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3 页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导入 教学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浅出”、“趣出”、“巧出”   ——从《“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   欣赏薛法根老师“导”的艺术   有人说:“高明的人把复杂的道理往简单了说,无能的人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了讲。”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仿佛就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而言的。教师的备课要“深入”——力求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教师上课则要“浅出”——把深刻的道理清楚明白地说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日前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深有感触,薛老师就是前者。   一、“浅出”,化整为零。   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你把这条鱼放掉”!)齐读课题。   生:老师,你漏写了“必须”两个字。   师:(作奇怪而后无所谓状)啊?是吗?不就是两个字吗,意思不是一样的吗?都是把鱼放掉嘛!   生:(迫不及待状)不一样的!   师:哦?什么地方不一样啊?   生:有了“必须”是说一定要把鱼放掉,和没有必须不同的!   师:哦,对了。那我们把“必须”补上去一起读。齐读。   (学生自然而然就把“自己争取来”的“必须”读得特别响亮,语气也自然随之坚决坚定起来。)   师:这下对了吧?还有问题吗?   (有些学生说没问题了,老师示意再仔细看看题目。学生稍作观察后便举手)   生:你把感叹号写在引号的后面了,应该把它搬到引号里面。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这是人物说的一句话,完整的话要有标点符号。   师:那引号表示什么呢?   生:用人物说的话来作为题目。   师:对,我们就应该这样仔细地读,对关键的词和标点符号要特别留心。我们一起把课题再读一下。   至此,学生对于课题的理解可谓深刻而全面。薛老师摈弃了传统的读题审题的套路,看似随意却精心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避免了枯燥单一的问答式,导在教材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碰撞点,将教学内容的难点降低到尽可能小,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求异、逆向思维,真正启动了学生的自主系统,落实了新课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从而达到“化整为零”之效。   在初读感知环节设计上,同样体现了薛老师“浅出”的艺术。薛老师将词语(词组)以“词串”的形式出示:   套上鱼钩甩起鱼竿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觉察动静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拖出鲈鱼   首先让学生一组一组认读,一边读一边想想他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试着不看词语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对钓鱼的大致过程已初步了解。   这一设计一改以前“就词语而词语”的教学,将词语(词组)置于一定的语境中,不仅极自然地解决了词义的问题,更让学生能从词串所组成的整体上去把握内容,还为下文让学生“读钓鱼”、变换角色“说钓鱼”作了自然铺垫,潜移默化,不露痕迹,这是好课所追求的境界。   二、“趣出”,有效内化。   怎样才能读好课文?这是所有语文老师最关心也最头疼的问题。对此,薛老师自有办法。   在请了三名学生读钓鱼的经过这部分内容后,分别给学生打了99分(一处读错)、101分(读错主动纠正)、150分(被推荐的学生)。也许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是很满意,也许老师还有更好的方法……总之一切都显得很随意,老师提出“听老师读,看老师可以得几分?”的请求。   老师很认真地读完了这部分内容。   师:大家看看老师可以得几分?有人提出149分,因为有一个地方读得不好,当学生的回答不在点子上,   生:老师我给你打149.5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读书有时慢有时快。   师:怎么有时快有时慢就不好呢?你凭什么给我打149.5分?我不服!(这时的老师顽皮得象个孩子,但又具有巨大的亲和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纷纷举手,有些学生的点评老不在点上,老师就故作生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03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