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4 章 活性污泥法 4.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4.2 活性污泥法净化反应影响因素与主要设计参数 4.3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 4. 4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与曝气池工艺参数 4 . 5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 4.6 曝气的基础理论 4.7 曝气系统与空气扩散装置 4.8 活性污泥反应器——曝气池 4.9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4.10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 思考题与习题 § 4. 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4.1.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与流程 4.1.2 活性污泥的形态及其组成 4.1.3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4.1.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与流程 1 . 活性污泥法发展历史 2 . 基本工艺流程 3 .活性污泥法特征 ? 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化学反应器 ? 曝气池内混合液是一个三相混合系统: 液相 — 固相 — 气相;混合液 = 污水 + 活性污泥 + 空气 ? 传质过程:气象中 O2→ 液相中的溶解氧 DO→ 进入微生物体(固 相)液相中的有机物 → 被微生物(固相)所吸收降解 → 降解产物 ( CO2 ) 和( H2O )返回气相和液相。 ? 物质转化过程: 有机物降解 → 活性污泥增长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suspended growth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es Early 1880s, Dr. Angus Smith , the aeration of wastewater in tanks to hasten the oxida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In 1910, Black and Phelps , a considerable reduction in putrescibility (易腐烂) by forcing air into wastewater in basins; In 1912 and 1913, Clark and Gage , with aerated wastewater to cultivate growths of organisms in bottles and in the tanks partially filled with roofing slate (石板瓦) about 25mm apart and to greatly increase the degree of purification; In 1914, Ardern and Lockett , The sludge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aeration, in their paper they gave the name activated sludge . 活 性 污 泥 法 的 基 本 流 程 1. 什么是活性污泥? 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 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 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4.1.2 活性污泥的形态及其组成 一组活性污泥图片 2. 活性污泥的性质 颜色 黄褐色 状态 似矾花絮绒颗粒 味道 土腥味 相对密度 曝气池混合液: 1.002 ~ 1.003 回流污泥: 1.004 ~ 1.006 粒经 0.02 ~ 0.2mm 20 ~ 100cm 2 /mL 比表面积 曝气池 曝气池出水堰 曝气池混合液配水进入二沉池 栖息着的微生物 3. 活性污泥的组成 大量的细菌 真菌 原生动物 后生动物 活性污泥中栖息的微生物以好氧微生物为主,是一个以细菌为主体的群 体,除细菌外 , 还有酵母菌、放线菌、霉菌以及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活性污泥中细菌含量一般在 10 7 ~ 10 8 个 /mL ;原生动物 10 3 个 /mL ,原生动 物中以纤毛虫居多数,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