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卷:“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xVIP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卷:“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 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 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答案】 A 2.某位思想家认为“天下之人异义”造成人与人“交相非” “交相害” ,并且这种祸乱局面在他生活的时代已愈演 愈烈。为此,他主张 A.法治、集权 B.兼爱、尚同 C.无为、齐物 D.仁政、复礼 【答案】 B 3.《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凶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 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材料表明 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 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 【答案】 A 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答案】 B 5.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口授) ,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 固存。”庄子意在说明 A.“道”是万物本原 第 1 页 B.“道”没有形状 C.应当“无为而治” D.“道”十分神秘 【答案】 A 6.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而荀子则认 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材料主要反映了 A.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 C.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的思想 D.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 【答案】 D 7.荀子在《荣辱》篇中指出: “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 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 ”在此荀子 A.认为“人之性恶” B.倡导“为民生利’ ’ C.提出“君舟民水” D.强调“仁义”和“王道” 【答案】 A 8.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这种“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B.“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C.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D.教育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 【答案】 C 9.战国时期,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 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这种局面带来的效果是 A.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 B.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C.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 D.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 第 2 页 【答案】 B 10.儒学的核心体 是“仁”和“礼” 。 史上,儒学常常被 “周孔之道” ,后者的 内容即“仁”和“礼” ; “周”即周公,其文化 面的 史活 主要与制礼作 相涉; “孔” 是孔子,其思想与“仁”的 念无法分离。 表明“周孔之道” A.是 史 文化与春秋 相 合的 物 B.开 者 用礼 周朝秩序 C.在春秋 国 期 期不 治 所重 D.就是 周公思想的完全的 承 【答案】 A 11.《左 》 , 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 国君分封城邑,而 求 只有 侯才能用的繁 。孔子 此 :“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材料表明 A. 侯可以在本国多次 行分封 B.孔子主 以 刑峻法治理国家 C.“假人器名”会危及君主 制 D.孔子力 的等 秩序 【答案】 D 12.孟子 :“善政不如答教之得民也。善政,民威之:善教,民 之。善政得民 ,善教得民心。 ” 表明他 A.肯定道德教化 治的重要 B. 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 D.主 以礼法思想来治国 【答案】 A 二、非 13.春秋 国 期是一个学 思想十分活 的 期。 下列材料,回答 。 材料一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 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仁焉。 ——《 》 材料二 之心,人皆有之;羞 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之心,仁 也;羞 之心, 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然 从人之性, 人之情,必出于争 ,合于犯分乱理而 于暴。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