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教学创设情境做法[精选文档].docxVIP

小学数学中教学创设情境做法[精选文档].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中教学创设情境做法 陈庄 教师 一堂好的小学数学课,课堂框架的构成, 知识点的呈现, 数学思想的传递, 学生数学技 能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形成与锻炼,往往离不开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做载体。根据教材特点, 创设一个好的数学情境, 串联起整堂课的所有环节, 让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达到水到渠成的效 果,是教师设计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一项重要策略。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就创设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 做法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利用名人创设情境 名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们所从事职业的公共效用,所取得的令人仰慕的成就, 是大多数学生都想知道或者乐于了解的。 巧妙利用名人创设情境, 串联起课堂教学的所有环 节,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一内容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 第一步, 乒乓球奥运冠军张继科来我校给同学们指导乒乓球的攻守技术, 我们全班同学负责 手持彩旗举行欢迎仪式。 如果从校门外每 4 米站一名同学, 同学们都应该站在哪些点?学生 自然就会根据倍数的知识找到: 4、8、 12、 16、20、24、28、32、36、40,, 第二步,老师 想如果每 4 米站一名同学,由于全班同学人数少, 自然站的距离短,显得不够热烈。所以老 师想改为每 6 米站一名同学,同学们应该站在哪些点呢?学生依然会找到: 6、 12、18、24、 30、36、42,, 第三步,为了迅速把第一种站法改为第二种站法,其中哪些同学可以原地不 动?学生从线段图上观察到不动的同学有: 12、24、36,, 第四步,老师提问:这些同学为 啥可以不动?据此顺利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从而完全达到本节课的授课目的。 二、利用“师生互相猜”一猜创设情境 有老师参与的“猜一猜”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教学《 0 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藏起自己的 书写工具(铅笔、自动铅、中性笔等) ,然后教师猜一猜个别学生的,并板书出实际的数量。 然后让学生也猜一猜老师口袋里的书写工具数量。 当学生猜出不同的数量以后, 老师公布谜 底:老师的口袋里一支笔也没有。接着提问:该用哪个数表示呢?数的认识教学比较单调、 乏味, 当学生和老师有了这个互动的环节以后, 学生对这种贴近生活的活动很感兴趣, 就会 积极地去思考、 去分析, 从而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创设这样的情境, 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利用师生互考创设情境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通常是教师考学生, 如果在教学中能设计学生考老师的环节, 必 然会引起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 3 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 如下环节: 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习了 2、5 的倍数的特征, 今天我们要学习 3 的倍数的特征。 平时都是老师考你们, 今天你们也任意写一些数考考老师, 看老师能不能从你们写的数中找 出 3 的倍数?当学生写出后老师很快找出 3 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然后让学生分组验证 (学生 通常会列除法算式) 。接下来教师再出几个数字,让学生判断。 学生有的会利用 2、5 的倍数 的特征只看个位,有的会继续列除法计算。然后老师问: 你们和老师比,老师判断得又快又 准确, 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秘密吗?接着老师告诉学生: 老师其实并没有列除法竖式, 而是先 口算了加法,然后口算除法或乘法。 接着拿实例找出规律,本节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 由于 教师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师生互考中,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兴致盎然。 四、利用求同存异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在新授课时, 充分加以利用, 找出新旧知识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做到求同存异,同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 《圆柱的体积》 这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演示把圆 柱体转化为长方体, 在转化过程中, 虽然形体发生了变化, 但是体积和底面积以及高都没有 变,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就自然地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再进一步对比类 推,让学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 五、利用自制教具创设情境 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莫过于实物, 它能充分体现教学原则中的直观性原则。 对于抽象理论, 通过实物演示, 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物演示情境应用广泛, 特别 在小学数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如在教学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安排学生动手用木条做 成四边形和三角形, 让学生亲自感受到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的特征, 然后举例说说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