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药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Sephadex LII-20、高效制备液相等方法,对红药 根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MS)、波谱数据分析(1H, 13C-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红药根的甲醇提取物屮分离7个化合物,分 另I]鉴定为 plantainoside A (1), plantainoside B (2), calcedarioside C (3), calcedarioside D (4), platyphylloside (5), hirsutanonol
(6)和 hirsutanonol-5-0- P -D-glucopyranoside (7)0 化合物均 5?7 为首次从该科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唇柱苣苔属;红药;化学成分
苦苣苔科植物是玄参冃中重要种群,我国分布56属413种[1]。其中 药用植物110余种,部分为濒危植物[2]。该科在我国是含有特有属和特 有种最多的一个科。迄今为止,有关该科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的 报道很少。
唇柱苣苔属Chirita植物全世界有80余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热带 雨林地区,我国产30个种,主要分布于西南至东部地区[1-2] o红药是唇 柱苣苔属植物红药 Chirita longgangensis W. T. Wang var. hongyao S. Z. Huang的茎,是壮医常用药材,是我国特有种,主产广西西南部。红药 微甘、涩、平,具有温补养血、消肿止痛、活血补血的功效,用于月经不 调、身体虚弱、贫血及跌打骨折[3]。
虽然红药为壮医常用药,但在国内却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至U冃前, 只从该植物的茎中分离得到少量的蔥醍类和苯乙醇苗类化合物[4-5]。因 而,对红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 作,可藉此发现具有药理活性的前体化合物用于药物研制。因此,对红药 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红药的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初步分离得到7个化合 物,化合物均5~7为首次从该科物屮分离得到。
1材料
Bruker DRX-500 MHz核磁共振波谱仪(瑞士, TMS为内标);Agilent Technonlgies 6520质谱仪(美国),LAB0R0TA4000旋转蒸发仪(德国海 道夫公司),Shimadazu LC-6AD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 YMC 0DS-A (20 mmX250 mm, 5 u m)色谱柱。
色谱用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 LII-20 (美国GE公司); 提取分离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制备HPLC用乙睛为色谱纯(美国TEDIA试 剂公司),水为重蒸水。
红药根于2013年采自广西,经鉴定为唇柱苣苔属植物红药C. longgangensis var? hongyao 的根。
2提取分离
取红药根10 kg,粉碎,用50 L甲醇提取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后, 用硅藻土(800 g)吸附,依次用石油瞇、氯仿、乙酸乙酯、甲醇回流, 减压回收溶剂,分别得到石油醞部位15 g、氯仿部位90 g、乙酸乙酯部 位64,甲醇部位72 g。甲醇部位首先经硅胶柱色谱,以氯仿-甲醇梯度 洗脱,得到Frl?Rr7共7个组分。每个组分进一步利用Sephadex LII-20
(甲醇-水)、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红药根的甲醇
部位得到化合物 1 (22 mg), 2 (18 mg), 3 (32 mg), 4 (35 mg), 5 (10 mg),
6 (8 mg), 7 (12 mg)o
3结构鉴定
化合物 1 白色粉末,ESI-MS m/z 477[M-H]-o 1H-NMR (DMSO, 600 MHz)
6 : 6. 60 (1H, br s, H-2), 6.61 (1H, d, J二7. 2 Hz, H—5), 6. 45 (1H,
d, J二7.2 Hz,(1H, m, H-a),4. 24 (1H, d, J二8?4Hz, H-V),3.02 (1H, in, H—2’ ),3.42 (III, m,IHT ), 4.63 (III, m, II—4’ ),3.43 (III, in, H-5Z
d, J二7.2 Hz,
(1H, m, H-a
),4. 24 (1H, d, J二8?4Hz, H-V
),3.02 (1H, in, H—2’ ),
3.42 (III, m,
IHT ), 4.63 (III, m, II—4’ ),
3.43 (III, in, H-5Z ),
3.39 (1H, m,
H-6Z ), 3.30 (1H, m, H-6’ ),
7.03 (1H, s, H—2〃 ),
6. 78 (1H, d,
J=8. 4 Hz, H-5〃 ), 7.01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