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用法2.docxVIP

高三: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用法2.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 文 教 案 (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 / 高三语文教案 编订: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第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3 页 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用法2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三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指导与练习:文言虚词用法(下)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考点复习指导与练习:文言虚词用法(下)   二. 教学重、难点   以   1. 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2. 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3)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舟摇摇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特:(4)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5)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 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4.(附)动词,作谓语。常用义项如下:   (1)认为   例释:自以寿不得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用、使用   例释:贤俊失在岩穴,大臣怨于不以。《汉书》   (3)率领、带   例释:(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因   1. 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趁机)、“凭借”,“经过”“通过”。   例如: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   例如:   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鸿门宴》   

文档评论(0)

150****039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