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简史.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远古(前21世纪以前新石器时代) 一、考古音乐资料1.陶埙是一种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橄榄形等形状的吹奏乐器。内空,外有吹音孔和按音孔。通常根据按音孔的多少来称呼埙的形制,如没有按音孔的陶埙称无音孔埙。有:半坡陶埙(仰韶文化)一音孔埙能吹出两个音。河姆渡陶埙(百越文化)无音孔埙。反映这是古代先民普遍使用的古乐器。 2..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出土了用猛禽肢骨制作的骨笛,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五、七孔笛较多,共18支,保存完整的七孔骨笛可吹奏河北民歌小白菜。距今约9000年,说明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3.原始乐舞图彩陶盆、古岩画。 二、远古时期的音乐传说说明它们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 《吕氏春秋》,其中有一篇“古乐”记载了远古至周代各个朝代先民们的音乐活动,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开始。 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从八首歌反映出葛天氏处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 三、关于音乐的起源,异性求爱说、劳动起源说、语言抑扬说、模仿自然说、信号说、巫术起源说六种。1、中国音乐在新石器时代已经萌芽,贾湖骨笛是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乐器,新石器时期的初期,至少在九千年前中国音乐已经萌芽。2、萌芽时期的中国音乐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3、具有多民族的特点。 第二章 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 “雅乐”,是指西周以来礼乐制度中的音乐。雅原是地名,是周族的发源地,“雅”的音乐实际就是周族音乐,大约自孔子以后,“雅乐”就成了礼乐音乐的代称,一直用到清代。 礼乐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相传是周公旦制订的。 西周礼,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际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西周乐,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羽。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磬、钟、柷。 西周礼乐制度达到了礼乐不分家的地步,“礼之所及乐必从之”。西周礼乐制度用礼乐划分等级,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加强统治的作用。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代表性乐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尧时的《咸池》,咸池是日落处的星座名;舜时的《大韶》,因用排箫伴奏,又称《箫韶》,此乐舞有九次变化,又称《九辩》或《九歌》;夏禹时的《大夏》,用吹管乐器伴奏而名;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内容。 大司乐,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制度开始于周代,周初建立了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它是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大司乐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它承担培养贵族子弟——世子、国子、学士的音乐教育任务,并按一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内容包括“乐德、乐语、乐舞”。大司乐的另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和音乐表演职能。行政职能表现在大司乐中各级乐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井然有序。表演职能是在大司乐中的乐工承担宫廷宴饮、祭祀等场合的表演任务。 音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相传在虞舜时期就已产生。商朝能接纳外国青年习乐习武,本国的贵族子弟优先受到乐舞和武艺的教育。西周建立以后,宫廷的音乐教育已发展得相当完备,西周贵族子弟所受的音乐教育包括诗、乐、舞三个方面。 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一、《易经》中的民歌。二、《诗经》中的早期作品分“风、雅、颂”三大类。三、四夷之乐四夷,是指华夏民族四周的少数民族,它们的音乐,古书上称为四夷之乐。 乐器:大型乐队音乐形成 “八音”乐器分类法:八音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根据西周记载,每类之下有如下乐器: 金:钟——编钟、钲 石:磬——编磬 土:埙 革:鼓类乐器 丝:琴、瑟 木:柷 匏:笙、芋 竹:箫、管 乐律学的形成:乐律学是中国古代音乐技术理论的统称,包括乐学与律学,它是音乐声学、数学和音乐学互相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律学既是音乐学、也是声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认为“律者,清浊之率法也” (蔡邕《月令·章句》),它以乐音为研究对象,用数理方法研究发声体及其音高(频率)之间的规律。 中国古代对律学一向比较重视。《尚书·尧典》有“同律度量衡”的记载。从石磬等文物的研究,夏商时期已有绝对音高概念。殷商时期,中国已产生了五声,即宫、商、角、徵、羽,此构成五声音阶;西周时期,又发展为七声,即在五声之外增加变徵和变宫两个变声,以此构成七声音阶。 十二律:周代形成的完整的12个半音结构: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 雅乐音阶:也称古音阶,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增加变徵和变宫而成的,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_______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