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拓展.优化.创新.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合.拓展.优化. 创新 现笔者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谈谈如何进行知识的整 合、优化和拓展,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二维空间思想建构知识网络, 为建立高效复习课堂 搭建平台 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卤族元 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碱金属、镁、铝、铁等;但知识呈现 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在高考复习中如果仍按章节进行复习, 势必影响学生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造成建构的知识缺乏系统 性、网络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差。要解决这一难题,在复习 中,教师应将整章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实现知识的网络化、系 统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依据建构主义教学 观将物质的转化关系归纳为两种: 酸碱性转化关系和氧化还原转 化关系,并将这两种转化关系建构于由化合价和物质类别建构的 二维空间网络之中,实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如在进行《硫及其 化合物》复习时,建构图 1 所示的二维空间网络结构,可使学生 清晰地理解同一价态不同物质间的酸碱性变化关系和不同价态、 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在教学中结合图 1 所示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使溶有 S02的BaCI2溶液产生沉淀的途径和方法:一是通过酸碱性关系 通入或加入碱使溶解的 S02转化为SO32-,形成BaS03沉淀,二 是向该溶液中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溶解的 S02转化为H2SO4形 成BaSO4沉淀。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该转化关系定量测定变质的 Na2SO3羊品的纯度等。又如在进行《铁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复 习时,建构图 2 所示的转化关系网络,结合生活中的墨粉,引导 学生完成墨粉中Fe3O4的验证方案设计(定性)和墨粉中 Fe3O4 含量的测定方案设计与评价(定量),就能很好地向学生呈现良 好的知识网络对知识应用起到的积极作用。 在高考复习中, 对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二维空间网络的 建构,不仅能将零乱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还能帮助学生学会 运用知识网络灵活解决生产、 生活中的某些现实问题, 培养学生 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整合教材实验, 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搭建实验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背景、 学生和课程的理解, 对 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 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教 学技术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就能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原有的 知识经验,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学生在问题情 境中整合知识和技能,建构生成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 问题情境的创设, 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整合知识, 使知识体系更 加系统。对于高考复习,笔者认为不仅要注重知识温习,还要建 构更有效的知识网络。有关联物质的整合应集中在实验的整合 上,这不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 更重要的是利用实验情境为 学生重新建构知识搭建了平台 通过组合方式对教材实验进行整合,巩固元素化合物知 识。教材中各章节的实验,彼此之间都存在某种关联。利用这种 关联,我们可以整合相关实验,形成综合实验或系列化实验;可 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层次化,形成知识网络化,使知识达 到前所未有的强度。 在复习卤素单质的性质和制备时可用图 3 所 示装置整合教材实验:利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产生黄绿色气 体)的气体通过盛有 NaBr溶液的广口瓶B (溶液变成橙黄色), 再通过淀粉 KI 溶液( KI 淀粉溶液变蓝),可以证明 Cl2 的氧化 性比 Br2、I2 强。在这个整合实验中,一下子完成了三个实验: CI2的制备,CI2与NaBr的反应以及与KI的反应,12与淀粉的 作用。如果将装置A中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换成醋酸, 烧瓶中装石 灰石固体,装置B中装Na2SiO3溶液,装置C中装苯酚钠溶液, 可以用来证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或石炭 酸等。 又如复习氨的制备和性质时, 可以将氨的制备、 干燥、收集, 氨的喷泉实验、 氨与酸的反应等实验整合成如图 4 所示装置, 并 提出以下问题:利用浓氨水与生石灰作用制备氨气的原理是什 么?装置B中应装置何药品?有何作用?装置 F中收集满氨后如 何引发喷泉?装置 C 在实验中有何功能?在喷泉实验完成后, 将 装置A中的注射器取出,换上另一支装有浓盐酸的注射器, 并推 动注射器活塞, 在注射器的针头部位将出现何种现象, 应怎样解 释之?如何通过最简便的方法消除装置 A 中剩余的 NH3?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和进行相关的实验演示, 能够使学生顺 利掌握氨的制备和性质, 掌握引发喷泉的操作要领和氨的尾气处 理技能等。 该实验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整合, 又注重了实验基本 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加强实验对比,整合实验异同,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高中化学中的实验主要涉及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 虽然各个实 验的目的性不同, 但是它们之间可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