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等离子屏全面量产长虹多重利好夹杂成本难题 - 副本.docx

等离子屏全面量产长虹多重利好夹杂成本难题 - 副本.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离子屏全面量产 长虹多重利好夹杂成本难题 量产只是长虹等离子项目迈出的第一步,业界关于长虹长期为该项目烧钱的质疑也因此得到缓解。但在看似好转的等离子市场中,长虹还有诸多问题要面对。 年的苦等之后,长虹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喜悦。 2010 年 1 月 21 日,由长虹集团投建的国内首条 42 英寸 以上的等离子面板( PDP)生产线实现全面量产,年产能从 原来的 108 万片提升至 216 万片,产品月综合良品率达到 80% 以上。这表明,长虹在等离子平板显示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战 略地位。 据业内人士介绍,等离子屏生产只有当良品率达到 85% 以上企业才能实现盈亏平衡,才敢大规模量产。业界认为长 虹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 受此产能提升事实的鼓舞,就在同一天,长虹还宣布继 续扩充产能,使之增加到 300 万片。 艰辛历程 在 CRT时代,国内彩电企业曾创造过辉煌,但在平板电 视日益普及的今天,它们集体失去了话语权。由于以显示屏 和模组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占据了整机生产成本 60%以上, 对这些上游部件缺乏掌控力的国内彩电企业利润微薄,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附加值最低的末端组装制造环节。 为了打破禁锢, 2004 年 7 月,刚上任长虹集团董事长的 赵勇在一篇题为《由长虹的实践浅谈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了“三坐标”的产业发展规划。他认为,如果长虹无法掌握上游核心部件,还不如不做彩电。 在经过一系列协商之后, 2006 年 12 月,长虹集团控股 的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以 9990 万美元的价格成功收 购荷兰 Sterope 投资公司 75%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韩国第 三大等离子制造商欧丽安公司 75%股权,成为欧丽安等离子 核心技术和 300 余项相关专利的产权人。到了 2007 年 4 月 28 日,由长虹、世纪双虹和美国 MP 公司合作的“虹欧 PDP 项目”在绵阳经开区长虹工业园正式开工建设。 据长虹方面介绍, 虹欧 PDP项目一期工程耗资 8 亿美元, 当时,资金捉襟见肘的长虹不得不以虹欧一期工程为抵押物, 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了 1.5 亿美元政策性贷款,为期 10 年。 除此以外,长虹还寻求上市公司融资来减压。但它在 2007 年 12 月提出的 28 亿元定向增发方案被证监会否决;次年 6 月 12 日,长虹董事会再次通过了《关于发行分离交易的可 转换公司债券的议案》 ,计划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 30 亿元。 此方案虽然被批准, 但由于 A 股大盘的深幅调整而未能实施。 及至 2009 年 7 月 27 日,长虹发行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 的计划才再次启动,它将其中的 10 亿元投入等离子项目, 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离子屏及模组。 《IT 时代周刊》了解到,虹欧 PDP项目自开工建设后先 后经历了基础建设、设备及线体设计规划、批量试产、量产 爬坡等阶段。期间,遭遇了“ 5?12”汶川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大冲击。而等离子项目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几乎一边倒的不利舆论环境,则让它体验到该项目“许胜不许败”的艰辛。 “由于对等离子技术不了解,很多人将长虹进军等离子 喻为‘豪赌’ ,舆论一度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虹欧副总经 理沈一楠说。依据沈的介绍,与液晶电视相比,等离子阵营 近几年有明显的收缩之象。如 2009 年初,拥有多项等离子 核心技术的先锋、日立相继宣布退出等离子面板生产,转而向松下购买。特别是日立,甚至连整机都改成了贴牌生产。在沈一楠看来,更让长虹感到有压力的是,韩国厂商三 星 SDI 和 LG 显示也有收缩等离子阵线之意, 它们在各自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亏损的情况下( 2008 年),对液晶产业的投资热情日渐高涨。 多重利好 现在,长虹已经完全掌握了八面取等离子量产技术,其 拥有的等离子面板专利数也达 600 多项,几乎占了全球等离 子面板专利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大的技术实力将为虹欧 PDP 项目保驾护航。并且,市场分析人士也认为,自去年第三季度起全球等离子电视出货量有了明显复苏,等离子市场将面临新一轮产能扩充机遇,这对于做大心切的长虹无疑是个好消息。 据来自 DisplaySearch 的最新数据, 2009 年全球等离子电视的复合增长率达 11.2%,中国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 23%,预计 2011 年全球等离子电视销量有望达到 2620 万台。其中, 中国市场将突破 370 万台。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的统计资料也显示,日企的等离子电视销量将维持增长。该协会 估计松下在 2010 年的等离子彩电的销售增长率将达到 10%。 而据沈一楠透露,由于担心液晶面板未来两年内出现缺 货和价格上涨的局面, 为了确保平板产品出货量, 包括 TCL、康佳在内的多家本土彩电生产企业已经与长虹预订了等离 子面板购买

文档评论(0)

156****4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