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完整讲义第二讲.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网络研究理论概述张伦 香港城市大学互联网挖掘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新闻传播学系社会网络研究概览 第二讲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网络研究经典理论社会网络研究概览 第二讲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元闭包第一节社会网络研究概览 第二讲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元闭包 (Triadic Closure)在一个社交圈内,若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则这两人在未来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就会提高。Why?见面的机会信任 动机? 平衡理论 如果A同时与B和C都是朋友,则若B与C不是朋友,则可能成为A与B和C友谊的潜在压力Bearman Moody:在社交网络中,聚集系数较低的少女比聚集系数高的人群相比,更容易出现自杀倾向。 对一个固定的节点来说,其聚类系数随着时间应该如何变化? 社会网络研究概览 第二讲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元闭包与社会网络演化(Evolution)现象原理网络结构特征时间不仅考虑一个时刻(“快照”)上的性质还要研究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内部原因 vs 外部原因)社会网络研究概览 第二讲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按照三元闭包:哪一种情形更有可能?现在一段时间后?如何验证这种认识的真确性(程度)?社会网络研究概览 第二讲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如何用数据验证三元闭包现象11226615353441 2 3 4社会网络研究概览 第二讲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元闭包原理的拓展两个人的共同朋友越多,则他们成为朋友的可能性越高这是从“量”方面的拓展两个人与共同朋友的关系越密切,则他们成为朋友的可能性越高这是从“质”方面的拓展三个原因(机会、信任、动机)的作用在这些拓展的意义上保持一致认识到这种拓展,是使我们能够用计算机(大数据)来验证有关社会学原理的一个基础社会网络研究概览 第二讲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关系的强弱第二节社会网络研究概览 第二讲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关系强度在生活中的体现“亲疏远近”中秋节你与谁一起度过? 中秋节你给哪些人送了礼盒包装的月饼?你找谁借过钱? 你在给不同人发邮件的时候是否有不同的落款(祝词)?E.g., 祝好,敬颂,谢啦!etc. 关注人际关系体现的影响力在社交网络中“传递”的情形甲对乙说,“我儿子在找工作,不知你那里有没什么机会?”“我的好朋友的弟弟的儿子在找工作,…”关注人际关系本身,看关系的深浅对一些事情结果的影响我在找工作,你知道有什么机会吗?昨天某某太不像话,我们明天一起去找他算账!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对于关系亲疏的定义 “咱兄弟谁跟谁呀!”“姐您瞅着真年轻!”社会网络研究概览 第二讲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Tie StrengthDefinitionThe strength of a tie is a (probably linear) combination of the amount of time, the emotional intensity, the intimacy (mutual confiding), and the reciprocal services which characterize the tie.MeasurementInteraction Frequency often = at least twice a week occasionally = more than once a year but less than twice a weekrarely = once a year or less By Respondents’ Definition Approximately how frequently do you communicate with the contacts on your ‘friends’ list on this SNS? (Never/Very frequently)Overall, how important do you feel about the contacts on your ‘friends’ list on this SNS? (Not at all important/Very important)Overall, how close do you feel to the contacts on your ‘friends’ list on this SNS? (Not at all close/Very close)社会网络研究概览 第二讲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线社交媒

文档评论(0)

kay56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105612700001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