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S336.学生偷上网,岂能断网了之-上网一会就断网.docVIP

GBS336.学生偷上网,岂能断网了之-上网一会就断网.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知识的力量Tel 知识的力量Tel 学生偷上网,岂能断网了之:上网一会就断网 摘要:学生上课偷上网是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为杜绝这种现象而采取断网的做法缺乏人性关怀,违背课程要求,实不可取。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是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上网;疏导 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偷偷上网是一种常见现象,往往屡禁不止。因此,对学生上课时偷偷上网这个问题的讨论一直是个日久弥新热点话题。最近,笔者在“电子邮件”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碰到了这样一件事情:学校一位高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师(兼网管)为防止学生上课时偷偷上网,就在课前把网络教室的外网链接断开了,但下课后又常常忘了恢复链接,无意间给其他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困扰。这件事情再次引发了笔者对学生偷上网这个问题的思考。 现如今,网络逐渐浸入人们的生活,小学生对上网早已不再陌生。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教材上的网络知识前,已经能较熟练地进行网页浏览、网络聊天和收发邮件等操作,对网络游戏更是无师自通。而在学过“网络下载”“网络搜索”“博客”和“论坛”等知识后,他们对上网的渴望和热情更是空前高涨。学生缘何喜欢上网?在此不妨稍作分析。一方面,因特网是信息的海洋、资源的宝库,既能用以学习,更能进行娱乐,其魅力连一般的成年人都难以抵挡,更何况是对网络的兴趣和好奇心都超强的小学生?另一方面,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圈子小、学习压力大,他们对“腾讯QQ”、虚拟社区和电子宠物等网络产品有着超强的认同感,极愿接受。此外,由于争强好胜的心理,网络上互动性、竞赛类的游戏更是会让部分小学生对网络流连忘返。 问题是,由于网络具有高度开放性、跨地域性等特征,加上目前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也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对于涉世太浅、鉴别能力和自制能力都很差的小学生来说,包罗万象、鱼龙混杂的网络无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世界。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上网行为可谓严加控制。这就更加加剧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偷偷上网的欲望。 对于学生偷偷上网的行为,教师不能置之不理,应该加强管理。但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加强管理才是科学有效的呢?断网封堵?笔者对此举坚决说NO!试想想,家长禁网,教师断网,学生上网将去往何处?恐怕黑网吧将成为他们上网成瘾的训练营。“百度”一下,有着太多太多的此类案例值得我们去深思。所以说,学生上课偷上网,教师断网封堵实在有欠思虑,不可取!要想真正解决问题,正确疏导是关键。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呢?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略谈三点做法。 一、借用反面案例,加强正面教育 小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他们对新事物兴趣浓烈,同时自控能力又很差,更有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叛逆的性格。因此,教育学生不要迷恋上网,简单说教很难奏效。坚持反复说教,结果还可能适得其反。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都爱听故事。他们在听故事时,会呈现注意力集中、易于接受教育等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大量搜索学生迷恋上网的真实故事和媒体报道,并筛选出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结合教材上相关内容的教学有机地进行渗透教育,这样能避免简单说教的乏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21课《网络文明小公民》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时,就引用了“10岁男童约会网友被骗,流浪街头”“小学生沉迷网游偷刷妈妈信用卡30万”和“小学生为偷钱上网,残杀八旬老人”等电视新闻报道。鲜活的事例极大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同时也帮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迷恋网络的危害,并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深深地烙上了“遵守公约,健康上网”的意识。 二、引导学以致用。培养良好习惯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信息技术体验与学习,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生活与实际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形成健康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勇于积极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富于个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课程目标明确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行为习惯,切不可把完成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看作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样看来,教师在工作中特别是在网络单元教学后不积极为学生创设用网机会,而是毅然、决然阻止学生上网的做法,显然是与课程要求背道而驰的。2010年,《现代快报》一项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多数学生上网都为了娱乐,仅一成上网为了学习”,这就更加说明信息技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方面肩负重大的责任。 事实上,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品质和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上大有可为。譬如,在学习“网页浏览”之后,引导学生浏览校园网关注“校园动态”和“时事新闻”,来培养学生尊师爱校的道

文档评论(0)

知识的力量Te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成就未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