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南苏家作龙凤灯舞的动作演变.docxVIP

浅析河南苏家作龙凤灯舞的动作演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苏家作龙凤灯舞是流传在河南省博爱县苏家作村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因其演出风格雄伟大气,场面宏大,生动活泼,有极强的表演性,近年来备受关注。现今的龙凤灯舞己从旧时祭祖祈天、敬神谢恩的宗教性特征,逐渐向欣赏表演、自娱自乐的特性转移,成为当地村民年岁节庆时由村民自发组织的娱乐、健 身、观赏等合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活动。本文以田野考察法为主,借助舞蹈身体语言研究法,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家作龙凤灯舞的动作语言与演变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苏家作 龙凤灯舞 动作语言 演变分析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5-0017-03 河南苏家作龙凤灯舞是一种将舞龙灯、舞凤灯相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各类造型花灯共舞,表演民间传说故事的汉族民间舞蹈。每年春节期间和庙会时, 当地村民表演龙凤灯舞以祈求平安,其表演形式独特、表演内容丰富、表演队形复杂多变、表演风格粗狂大气,近年来备受关注。现今,苏家作龙凤灯舞的传承发展不仅保留了早期的表演程式,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在动作方面不断创新。 苏家作龙凤灯舞的表演宏伟奔放,舞灯时对演员的要求较高,动作铿锵有力的同时又需要灵活自如,如此才能表现出龙大气灵动的体态特点,以及凤雅致生动的样貌特征,使得龙凤共舞、龙凤祥和的场面跃然台上。 著名哲学家伊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风俗。”①传统的苏家作龙凤灯舞正产生于村民的祭祀祈神活动,在作品中演绎龙凤神话传说,其表演主要由两个龙灯,一个凤灯,一个蜘蛛灯,一个太阳灯,并伴有几十种不同形象的花灯而组成,这些各类角色的灯相互配合,按照固定的程式化套路来演出,其程式化主要表现在演出节目的固定顺序之中,从“出场”到“龙蜕皮”“二龙缠蛛”“凤游场”“丹阳朝凤”“凤戏龙”,最后以“百鸟朝凤”为结尾。随着时代的变迁,苏家作龙凤灯舞当前主要作为供村民欣赏娱乐的一种民间舞蹈,它继承了传统程式化套 路,同时在动作上又加以创新,将新的表演形式与技巧融入其中,去掉了旧时表演中一些繁琐的成分。 本文将龙凤灯舞的动作分为持龙者的动作、持凤者的动作以及持太阳灯、蜘蛛灯者的动作三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一、持龙者的动作 苏家作龙凤灯舞中的舞龙表演由一条青龙与一条红龙组成,青龙喷水,红龙吐火,一条龙的持龙者共九人,一人举龙头,七人举龙身,一人举龙尾。持龙者的动作以恢弘大气、迅疾敏捷为特点,为表现龙的至高无上与雄姿,动作语汇 多以急速移动,闪转腾挪,上下翻飞为主。其基本动作大可分为六类:“持龙杆”“举龙”“息龙”“右手把”“左手把”和“倒把”。 “持龙杆”需舞者保持身体直立体态,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做双手持杆;而“举龙”则是在“持龙杆”的基础上,将龙杆举至胸前走便步或小跑行进。舞者“持龙杆”横于胸前,龙体在身右侧为“右倒把”,对称握法称“左倒 把”;“右手把”与“左手把”相互交替舞动称之为“倒把”;“息龙”是一种静态舞姿造型,舞者单手持杆,单膝跪地,以示龙之英姿。苏家作龙凤灯舞的舞蹈动作基本由以上六种动作构成,按照上文所述固定的演出内容,加以编排重组,形成完整的舞蹈。 经过苏家作龙凤灯舞近年来的发展,其表演程式与动作较之旧时有了较大的变化。“‘图腾’是原始人群认定的一种有血缘关系的生物或无生物,被视为守护神或群体标志,代表祖先或力量”②苏家作老艺人们为更加凸显龙之英姿, 体现龙在中华民族中的重要图腾象征,在传统动作的基础上,着眼于对龙形象的模拟再现,对动作细节加以精炼。如表演第二段“龙蜕皮”,旧时的表演 中,以“蜘蛛灯”的动作为主,持青龙者“举龙”走便步随其游场,“青龙” 动作较少。现今,在第二段的表演中,为了生动形象的彰显出“龙蜕皮”这一画面,持青龙者在“举龙”的同时,手臂上下抬动,使得“青龙”不断起伏, 又增加了细微的抖动与足下的细小碎步,其蜕皮的样貌更加活灵活现。 苏家作龙凤灯舞的艺人们还根据神话传说,进行作品的编排,其中“二龙戏 珠”“龙游缠凤”“龙凤呈祥”等节目均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承载了中华民族对龙凤的图腾崇拜。“神话定性于外在的叙事,并注入仪式。这种叙事是以语言方式构成的。”③苏家作龙凤灯舞的艺人们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 在龙飞凤舞中讲述神话故事,表达了人们对龙凤的崇敬之心和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他们还从中提炼主题动作,以传统动作元素为原型进行创新改编,扩大动作动势。传统龙凤灯舞的第三段“二龙缠蛛”,持青龙者将龙体放在身体左 侧,便步至舞台前方,同时,火龙“举龙”上场。然后,青龙与火龙的持龙者做“举龙”先后绕“蜘蛛灯”跑步旋转,青龙至台后,火龙到台前。到达位置后,双龙的持龙者在保持“举龙”的同时,左右晃动龙杆,表现龙

文档评论(0)

jt6010420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