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伟大精神的艺术化书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 《禹王书》折射出的文化精神正是中国精神,讲述的也是贯穿中国核心文化价值的故事。玉雷通过这部小说,完成了西北高原般宏阔的大文化书写。 《禹王书》是通过小说艺术转化文献、学术成果的成功尝试,当前,风云际 会,正逢“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如火如荼地建设,现代丝绸之路文学艺术方兴未艾,期待越来越多的作家、艺术家能加入到到这个创作队伍里来,创造出更多阐释中国崇高文化精神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 《禹王书》;中国精神;核心价值;文化书写 [中图分类号] I207.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115 (2019)03-0122-03 我在陕西省工作时,因为爱好的原因,与同在大雁塔附近的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阎庆生、叶舒宪等学者多有往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因此,即便后来我到青海和北京工作,与他们的交流也未中断。2012 年 7 月,我参加长城保护调研活动到了敦煌,他们的学生、青年作家冯玉雷从兰州专程赶来,与我匆匆见面,说他刚接任《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之职并有很多打算,希望我予以支 持,并请我担任《丝绸之路》编委。《丝绸之路》杂志每期都寄给我,也登过我的作品,听玉雷对刊物改革思路的介绍,我觉得很好,便一口答应了。此后我们保持了经常的联系,《丝绸之路》也确有了很大改观。 2014 年 7 月,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物局、西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主办,《丝绸之路》杂志社等承办“中国玉石之路与齐家文化研讨会”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玉雷邀请我参加。甘肃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有过重大贡献,我考察过秦安大地湾等不少著名的文化遗址,穿行过充满魅力的河西走廊,有机会再去一次,自是难得;同时我感到这个活动的主题好。玉器是故宫博物院的重要藏品,达到 3 万余件,著名的玉器专家杨伯达先生这些年来就致力于玉文化研究,为学界所重,能在这个活动中增长知识,加深对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认识,当然求之不得。特别当玉雷介绍了前几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的情况,得知考察活动的领头人是已经成为学术名家的老朋友叶舒宪,我就欣然参加了。 考察团从兰州出发,一路西行,围绕齐家文化主题,考察了民勤沙井子柳湖 墩、山丹四坝滩、民乐东灰山、玉门火烧沟、瓜州兔葫芦、玉石山等遗址,我和作家、新疆阿克苏原人大主任卢法政同志在瓜州与考察团汇合,然后沿河西走廊东归,经甘肃嘉峪关、民乐,青海祁连、门源到西宁,后来还参加了总结会。我雖然没有全程参与,但还是感到非常辛苦,可以想象叶舒宪和其他考察团成员的艰苦程度。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打动了。通过微信和及时发布的考察笔记,我分享了他们其后多次在田野中探索求知的乐趣,并通过他们陆续出版的两套考察丛书,对玉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尽管这门影响越来越大的学问目前还在探索阶段,但经过这么多人的执着探求,它的文化价值已经显露端倪,坚持下去,以玉文化为钥匙,很可能开启古代哲学、政治、文化、文学等领域的新境界。 那次考察活动我感触颇深,《丝绸之路》刊出考察专刊时,我写了长诗《玉路歌》。 以上说了这么多似乎是题外的话,与冯玉雷的《禹王书》有什么关系呢?有 的,就是通过参加这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我对冯玉雷的创作历程有了更多了解,或者说,也见证了他这本新书的准备、积累与酝酿阶段。 冯玉雷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上学期间就开始发表小说、散文。在那个年代, 不少中文系学生都有文学梦,难能可贵的是,毕业后,不管工作如何变化,他始终坚持文学创作和艺术表达的探索。1993、1994 连续两年在《飞天》发表两个中篇小说《陡城》和《野糜川》,后来陆续出版长篇小说《肚皮鼓》《敦煌百年祭》《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敦煌遗书》《野马,尘埃》及文化专著《玉华帛彩》《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笔记》《敦煌文化的现代书写》(与赵录旺等合著)。多年来他致力于写同一个题材:敦煌。 著名作家、评论家雷达先生认为,《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文化情思和历史文化观念。“六千大地”泛指西部大地——帕米尔高原, 青藏高原,河西走廊,传统中的西域各地及中亚。“六千大地”极言其远,包含一个大文化带,而敦煌是它的一颗明珠。雷达在小说序言中因此评价冯玉雷“是一个顽强的文化寻根者,一个试图‘还原’丝绸之路文明的梦幻者,一个追寻敦煌文化的沉醉者,一个执拗地按照自己的文学理想来建构文字王国的 人”。 《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之后的《敦煌遗书》,是他写敦煌的第三部长篇。著名符号学家、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赵毅衡先生在序言中说: “《敦煌遗书》确实是敦煌自己的书,冯玉雷用他奇特的小说创作方法延续两千年来绵延不绝的敦煌书写。”并且把冯玉雷的敦煌文化题材小说总结为敦煌的“第四次书写”。 以上列举的玉雷创作、研究成果大多完成于他 2012 年 6 月履职《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主编之前,“转行”后,他会

文档评论(0)

jt6010420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