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苦水社火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因其举办时间、所处地 域、古老的历史传说和独有的高高跷、太平鼓等表现形式,表现出较强的艺术 性、原生性和独特性,成为当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俗艺术品。评估苦水社火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建立起与之相关的多项产品体系, 形成品种覆盖效应,可使这一民俗艺术品种更好地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民俗艺术;苦水社火;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4-0045-02
永登苦水地处兰州市郊西北部,是兰州周边有名的文化名镇。这一带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苦水社火就是其中的代表。苦水每年举行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二月二龙抬头”社火,农历二月二闹社火已成为苦水重要的文化习俗,甚至比过春节还要热闹,场面壮观,气势雄浑。苦水社火主要有太平鼓、铁芯子、高高跷、舞龙、跑旱船、秧歌、腰鼓等,尤以太平鼓和高高跷最具代表性。本文试图对苦水社火的艺术性、原生性、独特性进行评估,使这些艺术资源产生更为广泛的效应。同时,在着力打造独具核心竞争力的民俗艺术品牌,建立起与之相关的多项产品体系,构成支撑点,形成品种覆盖效应等方面略陈己见,从而使得苦水社火这一民俗艺术品种更好地繁荣和发展。
一、苦水社火的历史价值评估
任何一种民间文化形式的形成都蕴涵着一定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太平鼓的形成就是永登地区部分艺术元素的集中组合。1986 年,在大通河东岸的永登县河桥镇的乐山坪一带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距今 4300~4500 年)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其中有 7 件喇叭形陶器,据专家考证可能就是古文献记载的“以瓦为框、以革为面,可击也”的土鼓,是中国所有膜鸣鼓的母胎,据此推断太平鼓的发祥地当为永登。
鼓原是在各种祭祀活动中通灵请神的乐器,《周礼·地官·鼓人》中有“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军事”的记载。①太平鼓大约出现在汉武帝开辟西域、建立丝绸之路,东西文化积聚交汇的历史背景下。这时的鼓除用于战争鼓舞士气外,还广泛用于祭祀、舞蹈、音乐活动中。据《玉海》记载:“羯鼓如漆桶,两头具可击。”这可能是太平鼓的雏形。
二、苦水社火的经济价值评估
社火成为吸引人们纷纷走出家庭聚在一起的大集会,包括庙会、集市和旅游节会, 其凝聚力、吸引力巨大而神奇。苦水地方政府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发展地 方特色旅游事业和庙会文化相结合,每年的二月二“龙抬头”闹社火及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是当地一个重要特色,规模空前,气势宏大,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
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当地庙会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四月初八是当地重大的庙会文化节——猪驮山庙会节,此庙会主要是为了纪念李佛爷而进行的。21.95 米高的李
佛爷铜像在猪驮山落成,庙会当天有许多人都去上山烧香,为当地民间民俗文化增色不少。
“2008 中国玫瑰之乡·苦水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大力弘扬了当地民间民俗文化,进一步扩大了苦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节会期间,专门设立了苦水高高跷等民俗艺术节目,并不定期进行非物质文化义演活动达 60 余场(次),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苦水太平鼓和高高跷曾多次被邀参加演出。2001 和 2002 年,由甘肃国际文化传播交流协会文化艺术部组织拍摄的两部关于苦水高高跷表演艺术的电视音乐片
《千禧龙抬头在乡村》和《龙抬头乡情》,先后在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哈尔滨五个卫视频道和甘肃兰州电视台五个频道播出 30 余次,有力地宣传了苦水高高跷民间表演艺术。2007 年 5 月,甘肃卫视文化影视频道拍摄了苦水高高跷大型专题节目。2008 年 5 月,兰州电视台《兰州往事》栏目组在苦水镇拍摄苦水高高跷专题片。
三、苦水社火的社会价值评估
社火源自于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和祈求吉祥。《风俗通》云:“百日之劳, 一日之乐,集社燃火,群歌群舞,祈于天,祷于地,以期吉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提高,在祭拜“社”和“火”的仪式中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从自娱和娱神的角度看,社火是民族情感的释放,是才智和生命力的展示。苦水社火这一民间艺术活动不但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增强了认同意识, 而且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的美好愿望。
作为一种表演仪式,社火在内容上有着自己的体系,反映了村民的集体意识和
“公共性原则”。②苦水二月二“龙抬头”社火主要由群众自筹资金,置办各种服装道具,由各自村社推举的社头来负责管理,参与人数达到 3000 多人,几乎是全民参与,完全是群众自发的娱乐活动。
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